從2013年開始,阿里巴巴的余額寶橫空出世將金融領域拉入了互聯網的大潮,此后,百度、騰訊也很快加入攪局大軍,面對互聯網公司對各個行業的顛覆性沖擊,金融行業不敢怠慢,大小銀行都開始以牙還牙推出類似產品,一場互聯網金融大戰已經硝煙彌漫,等硝煙散盡,我們會看到一個與現在完全不同的金融格局。
在這樣與錢有關的最大戰役中,同樣遭受互聯網沖擊的運營商幾乎都在作壁上觀,除了國家對不同行業的不同管制問題,也有傳統的業務習慣在桎梏運營商的精神,隨著虛擬運營商的加入,這場互聯網金融戰火一定會燒到通信運營的領域,最好的手段當然是順風起火直接迎戰,如此不既是業務拓展的需要,也是行業守衛的必須。
其實,運營商對支付和金融早就開始布局,這也是通信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移動曾經為了進入這個領域,入股了浦發銀行。并且,2011年12月底,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子公司(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均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再有,預付費的通信業務本來就具有支付的能力和用戶儲值的慣性,缺的只是好的產品和運作。
以前,運營商依靠支付牌照只是做一些交費業務,付話費、交水電等等,或者與銀行合作類似于擔保等方式實現存話費那手機,但這些小錢零錢及變相送機并不是互聯網金融,并沒有解決互聯網金融的根本需要。號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就是為用戶提供簡便快捷的理財服務,說簡單點就是要讓客戶放在你這里的錢實現增值。
有消息說,運營商也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開始邁出了第一步,中國移動跟匯添富合作,并且只有匯添富一家,中國電信則是選擇了嘉實和廣發,與嘉實合作的個人用戶,廣發則是企業客戶。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可能會聯合基金公司推出類余額寶業務。
從通信運營商的角度看,通過互聯網金融或者說是手機金融來賺錢并不太現實,至少短期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運營商要把平臺做大,首先提高自己通信用戶的客戶黏性,然后借助互聯網金融的力量發展周邊流量產品實現增值,最后通過運營商掌控的大數據資源實現金融產品的贏利。
通信運營商進入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也有自己的優勢和路徑,充分利用好,也是可以大有可為。
1、運營商手中有足夠多的用戶行為數據,借助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金融信用的評價,如此能力幾乎是未來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無此能力的企業不會在這個領域作出大作為。國外已經有公司能夠借助客戶的通信行為數據對客戶的信用進行精準評估,國內運營商也沒有問題。
2、運營商的SIM卡和手機都具有支付能力,在近場支付上實現起來比那些互聯網公司更方便,中國移動等也早有類似的支付產品,只是沒有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包裝和運作,這個手機瑞士軍刀該是到了出鞘的時候。
3、通信運營商有做電子商務的天然資源,網上營業廳建設多年,手機客戶端更是近水樓臺,實體營業廳轉型體驗和物流,互聯網金融與實體消費的結合能力比互聯網公司更強。
4、幾乎百分之百的互聯網用戶都是手機用戶,但反之并不是,運營商手中的用戶資源更為寬廣,但這些用戶多年來預付話費并不能實現增值,長期不用的費用也一直是投訴的熱點,甚至還有過期清零,如今的流量階段性清零也是用戶最為反感,如果運營商借助互聯網金融實現了這些閑置或剩余資源的增值,用戶肯定會樂于接受。
總體來說,通信運營商決不能做這一波互聯網金融熱潮的看客,否則,一旦天下大局已定,互聯網公司借助金融的力量反向沖擊運營商的核心業務和用戶,對于運營商來說絕對會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