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7月10日(北京 編譯)
如果你正在關注傳統商務通信和在線軟件應用程序領域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話,你可以發現它們都在走向云,這樣的話他們可以使終端用戶很容易地集成和訪問,不論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時間,或在任何互動模式下。這將促進BYOD趨勢,即用戶自帶設備,因為用戶希望使用自己選擇的終端設備,無論是與個人還是與企業的互動。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設備越笨重,也就是說,設備實際存儲的信息越少,在基于云的應用程序中對個體終端用戶的認證過程越好,如果設備丟失或被盜的話,網上活動就會更安全,也會給用戶帶來更少的擔憂。這種需求對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各類終端用戶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它們越來越具有移動性,并且可以通過無線互聯網和“多模態”設備與個人或商務應用程序進行互動交流。
其實這一切并不完全是新的東西,因為早在60年代中期,伴隨著“計算機共享”而首次引入了“互動”計算。這允許終端用戶通過撥叫電話,從而登錄到共享系統中,請求訪問一個特定的應用程序,并通過文字輸入和輸出的方式與程序進行互動。共享操作系統和在其運作下的交互式操作系統都具有智能性。除了遠程終端設備和電話網絡連接之外,其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電腦上完成共享的,因此我們應將今天稱之為(交互式)“計算即服務”。
無論如何,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PC),這也敲響了共享應用程序的喪鐘,因為現在每一個用戶都可以在自己的桌面電腦上加載任何自己希望使用的應用程序,而不必擔心與任何人共享CPU、應用程序或存儲的數據。然而,維持和為個體終端用戶和他們的軟件提供技術支持,成為了IT組織一個新的、巨大的責任。因此,“云”服務讓我們真正找到了“共享”系統的根源,但是,當然,也會帶來用戶設備接口更好的靈活性,互聯網跨平臺的互操作性,以及集中支持和維護通信等益處。
這種靈活性的一大驅力在于,并不是只有員工或商業伙伴要共享信息和應用程序,現在所有多模態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移動消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共享訪問。這意味著,每一個終端用戶都要考慮與他們選擇的單一、個性化設備進行個人和商務溝通,而且,只要他們有這種設備,并且他們也想利用它進行工作(BYOD)的話。所以,在隔離和保護個人和社會的活動中、在作為客戶的商業交易中,以及與遠程或移動員工有關的任何工作中都存在安全的挑戰。
隨著商務通信日益與商務應用程序集成(CEBP),像自動化商務流程這種及時、主動提醒的功能,以及在線應用程序中基于環境的“點擊即聯系”的通信選項,都變得更加直接、更加自主了,從而與他人產生最少的接觸。這不僅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時間延遲和人為錯誤,也使其個人職責和個人需要具有最多的自主性,從而使終端用戶獲得了更多的滿意度。
所以,盡管我們將設備稱為“智能手機”,他們真的是更具靈活性,阻礙了基于云的應用程序終端的采用,但對于用戶身份驗證和從個人業務和社交互動中分離出工作互動是具有智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