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共十六大明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拉開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帷幕。十年間,社會信用體系歷經變革,社會信用產品也不斷推陳出新,實現了從信用數據歸集到信用數據應用的演變。
進入21世紀,信息量成幾何倍數增長,大數據成為了社會的常態。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強調:“我們構建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包括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臺,都要融入‘大數據’的思維理念。”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成為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在當前形勢下的新趨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始進入到信用大數據的新階段。
過去十年:從數據歸集到數據應用
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發展,社會信用產品核心方向已經從過去的信用數據歸集轉變為信用數據應用。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領先的服務供應商金電智誠為例,近十年間,金電智誠實現了從“一網兩庫一平臺”到“一網三庫一平臺多應用”的轉變,通過誠信無錫、信用基準評價系統、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系統、數據交換平臺的應用,解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數據采集更加便捷,數據應用更加靈活。
未來,信用產品將逐漸向信用大數據方向轉變。
未來十年:信用大數據成為新趨勢
信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新課題。順應信息大數據時代趨勢,構建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數據平臺成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必然趨勢,信用大數據已然開啟……
1 什么是信用大數據?
信用大數據是指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信用數據進行采集、處理、管理、監控分析,最終實現智能分析、決策管理、預測分析等應用,系統結構如下圖所示:
2 信用大數據特點
不同于以往的信用數據歸集與應用,信用大數據具有指標存儲、自動關聯、即席查詢、多元化應用等特點。
指標存儲、虛擬庫、虛擬數據集
將數據集內容轉變為指標體系,通過在數據存儲過程中構建虛擬庫、虛擬數據集,賦予所有指標固定的編碼,通過固定編碼獲取相應的指標,使得管理數據(集)表更加靈活。
多源匯集,清洗比對,自動關聯
在數據采集與關聯方面,通過前置機、人工錄入、文本導入、自動抓取等方式多元采集數據,由系統建立清洗比對規則對數據進行清洗,將每一條進入系統的數據通過對主體的歸集進行自動關聯。
即席查詢,靈活共享
在數據自動關聯的基礎上,即席查詢通過形成數據共享平臺,使用接口或導出數據的方式來滿足任意的查詢需求。
多樣主題庫,提供多元化應用,應用結果數據回流
將每一個應用在一個主題庫上對應一個虛擬庫,在運行完成后將應用結果數據回流,供之后數據使用。同樣也可靈活定義出各種各樣的主題庫,提供給各個應用來使用。
3 信用大數據應用
目前,信用大數據正被廣泛應用在金融、征信、社會管理等各個領域……
大數據金融
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擺在國家和政府面前的難題。信用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企業信用信息,計算企業信用,聯合金融機構為長期缺乏抵質押物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融資。同時,信用大數據還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風險進行量化管理,使風險可計算、可度量,幫助金融機構增強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信心。信用大數據轉變了銀行與企業之間長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根本上破解了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難題。
大數據征信
相比傳統的征信方式,大數據信用采用云計算技術,從數據錄入開始到評價結果輸出的整個過程全部由計算機算法完成,避免了主觀判斷的影響,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即使同時處理多個受評對象,仍然能夠保證快速、準確的高效性。大數據信用的運行成本主要來自知識產權和硬件的投入,相比大規模的人員需求,低成本優勢顯而易見。此外,大數據信用還能夠滿足評價結果與信用信息的同步,也就是說,當受評對象的信用信息發生變化時,能夠對其信用進行快速及時的計算,保證了信用的實時性。
大數據社會治理
對于政府社會治理來說,無論是面對當下還是放眼未來,掌握和了解區域內各行業的變化是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結合大數據和認知科技兩大前沿技術,信用大數據基于各地方經濟開放區或產業園區內企業的行業分類,從納稅視角進行數據挖掘、分析,評估不同行業納稅貢獻,結合園區行業特點從基本面進行分析,形成區域認知報告,為當地政府在招商管理、經濟環境治理等方面提供客觀參考。
信用大數據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切入點,逐步實現了為金融機構提供貸后監管,為政府提供社會管理等多種類、多層次的信用服務,用創新技術豐富了我國征信市場,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信用體系發展道路。隨著我國信用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信用大數據的未來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