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7(2016)》發布會在京舉行。
藍皮書指出,大數據在技術的不斷優化、完善中快速發展,各類新興互聯網企業尤其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爭相建立大數據中心,全面采集各類用戶行為信息資源,并基于所獲得的大數據開展各種模式的商業運營。與此同時,各類騷擾電話、網絡詐騙、賬戶被盜等基于互聯網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和隱私侵犯行為頻發。在大數據應用的過程中,大數據開發者是否考慮了基礎數據的貢獻者——用戶的權益?是否將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納入了保護?是否對用戶隱私進行了合理考量?個體用戶對于大數據的應用有怎樣的感知?在大數據應用過程中,如何對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進行保護?
藍皮書課題組選取了北京、上海、深圳、武漢不同年齡、行業、學歷的受訪者訪談,通過問卷調查數據顯示,通過媒介“勸服”,人們已基本接受大數據這一創新應用,但大數據的良性發展,需高度重視人文關懷,不斷優化和提升個人數據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機制。
對于當前的大數據應用,在被隨機調查的人群中,42.9%表示討厭,33.3%覺得無所謂,14.3%很享受當前大數據帶來的個性化服務,9.5%表示并不了解大數據。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各類互聯網應用中,大部分人認為社交應用安全性最差,其次是購物、娛樂、互聯網金融及游戲類應用。
在被調查的人群中,36.5%的人認為應該由政府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與監管,24.2%的人認為應該由行業加強網絡服務提供商數據采集、應用的監督與道德自律,22.6%的人認為互聯網服務平臺應采取技術和管理手段加強信息安全性建設,16.1%的人認為應該由個人努力提高自身信息安全意識和相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