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簡稱《綱要》),意味著今后政府和企業在如何發展大數據方面有了指導性文件。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如何實現大數據開放共享是大數據治理的范疇,就是要破除數據孤島、數據割據,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著重解決數據治理問題,也就是著重解決政府治理面臨的難題。
大數據規劃體系更完善
大數據被喻為“金礦”、“石油”,大數據的價值被業界公認為無價,然而怎么用大數據,怎么發揮大數據的價值,業界眾口紛紜,到現在為止也沒見到大數據究竟產生了多大價值。
大數據無法發揮其巨大價值,有技術、應用、機制、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的原因。工信部賽迪智庫軟件所所長安暉認為,很多人感覺大數據的發展知易行難,知道其有巨大價值,但不清晰具體可行的發展路徑,也面臨很多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許多地方的大數據文件之所以難以落地也緣于此。
而現在,《綱要》通過了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即將發布,這意味著今后我國地方政府和企業在如何發展大數據方面有了指導性文件。安暉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綱要》在制定過程中,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以及數據資源的積累建設不足、公共數據開放共享不足、產業基礎薄弱、應用模式不成熟、體制機制與法規政策不適應大數據發展等關鍵核心問題,提出了大數據發展的若干重點方向、重點領域、重點任務乃至具體的重點工作。這種全面分析、整體考慮、系統解決的方法,有助于統一各方面意愿與行動,集中合力實現重點突破,加速我國大數據發展與應用步伐。
曙光高級副總裁聶華表示贊同,他認為,政府開放大數據對企業是很好的消息。雖然《綱要》沒有提出具體如何解決規章制度、規范問題,但是明確了方向,對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對企業利用大數據提供服務和應用于生產、對民眾利用大數據改善生活都有促進作用。
在安暉看來,《綱要》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大數據規劃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大數據的發展需要做好頂層規劃設計,反過來,國家層面發展戰略的缺失一直被視為制約我國大數據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今年以來,《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出臺,都可以視為國家在大數據領域的總體發展思路的部分體現。《綱要》的發布,則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頂層規劃設計。這些文件和已啟動制定的《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文件一起,將有望組成較為完備的規劃政策體系。
核心和難點在數據開放
政府部門是大數據的“富礦”,因為據稱政府部門掌握的數據大約占據了九成。如何開放政府部門數據,使之服務于大數據應用,是推動大數據發展的第一道檻。對此,《綱要》的第一個要點提出優先推動民生領域政府數據開放,就是回應了政府部門數據開放的問題。
然而,政府數據開放,會那么容易嗎?聶華指出,《綱要》的核心是政府信息的共享和開放,問題的核心也來自于此。無論是智慧城市建設還是政務信息化,開放政府數據已經講了很久,大家也公認這個方向。
但是政府開放數據也面臨問題,例如,當開放的數據被發現有錯誤時,那么第一輪開放數據的部門就承擔了責任,給該部門造成負面影響,往往會影響它的業績評價和考核。政府部門開放數據的時候就有顧忌。另外,數據開放的相關措施和規范沒有建立起來。如果開放的數據引起泄密事件、社會波動或其他政治事件,數據所有方需要承擔責任。而不開放數據的一方,也沒有對他們的懲罰機制。這就導致數據開放方產生顧慮,不開放或是晚點開放,也不會主動去開放,所以在具體操作層面上還存在困難與障礙。
開放數據除了可能給開放的政府一方帶來風險之外,數據的治理也是他們考慮開放的一個難題。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政府開放數據、實現數據共享是政府深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如何實現數據開放共享,是數據治理的范疇,而數據治理和政府治理緊密相關。如果政府想提高治理水平,就需要提高數據治理水平。數據治理包含數據孤島、數據割據和數據質量問題。數據割據簡單地說是政府部門之間將數據看作自己的資產,而不是看作社會資源和公共資源,這主要是由部門割據造成,以及制度、法規不完善導致;數據孤島的表現是數據不互聯互通,由技術、系統等問題產生;數據質量問題簡單說是數據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李克強總理也著重強調解決數據治理問題,提出數據共享,就是要破除數據孤島、數據割據,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著重解決數據治理問題也就是著重解決政府治理面臨的難題。
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政府部門大數據的開放,例如貴陽成立了大數據交易所,沈陽成立了大數據公司,中關村也在探討如何讓數據上市交易。
治理和安全需要法規完善
作為企業一方,在政府在大數據上進行作為時,企業也會相應有所作為。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阿里云正在積極將自身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開放給政府和企業。以阿里云同貴州省政府合作的“云上貴州”為例,阿里云幫助政府搭建了云計算平臺,形成對數據的統一管理。這樣政府不但節省了IT成本,還實現了數據的集中,為未來政府開放數據奠定了基礎。
不過,企業和政府合作過程中數據安全風險與責任的劃分目前并不清晰,對于《綱要》中提倡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應用為方向的發展路徑,產業界在實施落地時仍會面臨障礙。
聶華直言,在數據利用上,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由企業牽頭塑造大數據氣氛,但其實隨著數據量的增多,敏感性、安全性都會隨之而來,由量變產生質變,會帶來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根據以往經驗,通過大數據比對,往往能看到一些不應該公開的信息。例如谷歌地圖、百度地圖拍下的信息,都有可能侵犯個人隱私、帶來政府安全隱患。尤其是政府數據的權威性、價值密度都很高,如果貿然鼓勵企業主導開發大數據應用,如果產生安全隱私問題,又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保障,那么無論對于企業還是數據所有方,都是傷害。
可是,如果數據不被大家所用,不應用到行業,效果也會打折扣。趙國棟就表示,任何行業都會產生大數據,例如物流、電信、金融、交易、旅游等等,有大數據的地方就能產生行業應用,也能服務于該行業,所以大數據是各行各業的一個抓手,抓好這個行業其實對傳統行業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很多企業在決定戰略轉型時,一個典型的選擇是以數據資產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多元化,所以大數據也是影響企業決策的一部分。另外,大數據產業對推動區域經濟的價值作用正在顯現,大數據涉及的廣泛的產業生態和生產性服務業可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合,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抓手。
總結下來,目前大數據應用面臨的問題,一個是如何應用的問題。北京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陳鐘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我國在數據應用方面長期有欠賬:一方面是數據公開問題,另一方面是數據應用的跳躍問題。我國在大數據應用的技術、意識觀念上都有欠缺,需要一步一步夯實,讓真正懂數據的人去做應用。
另一個是數據安全問題。陳鐘表示,大數據涉及個人隱私,也涉及一些敏感性數據,需要分類治理公共的、敏感性的或是有隱私的數據。中國對于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還需要完善,購買公共數據做大數據應用服務,也需要法律支撐。
聶華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數據安全是個大問題。雖然國家部門出臺了相關標準,做了一定保障,但是安全是個永恒的話題,包括服務商的背景、技術實力、產品實力、營銷市場體系等等,都會影響到整個數據的開放和應用。保障信息安全,需要完善法律法規,需要國家在技術上有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