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行動計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將成為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新引擎。當前,“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所重視,互聯網正在加速與傳統行業融合,電影業概不例外。那么,當中國電影產業以迅猛的發展勢頭令世界為之側目時,互聯網能夠扮演怎樣的角色助推中國電影產業更加成熟,走向國際化?2017年WTO電影保護期結束之后,互聯網能否幫助國產電影產業對抗好萊塢?適逢世界電影誕生12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10周年之際,記者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將采訪行業資深人士,推出系列稿件《互聯網+電影時代》,從各方面進行探索和討論。
大數據讓電影告別閉門造車?
近兩年,大數據作為與“互聯網+”密切關聯的詞匯熱度飆升,“大數據與電影如何融合”的相關話題順勢引發了業界的廣泛思考。電影遭遇大數據,量化了立項、藝人、營銷、發行等每個電影元素可能產生的價值。通過量化的數據,制片人能夠更精準有效地開發項目,實現電影票房、口碑價值的最大化。那么,面對復雜紛亂的數據洪流,如何挖掘有效數據并將之與電影產業結合,提升電影價值?大數據如何更好地為藝人、導演尋找符合自身的定位?
電影大數據是什么?
大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可為電影利用的大數據類型有:搜索數據、媒體熱議數據、社交網站提及數據、視頻網站用戶數據、在線購票數據、影院觀眾消費數據等等。
?你知道嗎?《紙牌屋》風靡北美乃至全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美國Netflix公司通過分析多年積累數據,得出觀眾最喜歡的劇情類型、演員陣容后,該公司做出了拍攝《紙牌屋》的決策,大數據技術讓Netflix賺得盆滿缽滿。?
利用大數據投拍電影,進行項目決策,選擇主創團隊,指導營銷發行,已經成為影規行業探索的新模式。
大數據讓電影緊跟觀眾口味?
互聯網使得很多產品都具有了一種溫度感,這個溫度感就來自于大數據,用戶每天通過手機等設施進行的活動,運營商都是知道的,于是商家就可以了解用戶的喜好,進而提升用戶的體驗。
優酷土豆集團旗下電影公司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表示,互聯網為電影創作者提供了更真實全面的渠道,去了解受眾、分析受眾。什么樣的題材可能市場上比較受歡迎?從內容源頭上,大數據將成為電影項目籌劃的重要技術手段。
阿里影業集團總裁張強之前是中影集團副總經理,傳統的電影人,“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電影的內容制作往往是閉門造車,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是大藝術家越是容易犯最低級的錯誤。”中國電影要適應市場化,要學著拍什么、怎么拍。“我們能不能不用個人的愛好來拍電影,而用客觀的數據去分析。事實證明我們取得了成功,《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狼圖騰》都是這么做出來的。”
今年暑期,何炅擔任導演的《梔子花開》將推上大銀幕。從百度指數上可以看到在過去5年的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每到5、6月份的時候這首歌點擊率成為一個波峰,成為畢業季熱門歌曲。這個電影從立項開始就有來自大數據的思考。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指出,現在我們做一部電影決定投資,會從兩個維度判斷:首先,通過關于電影預測的大數據系統,跑一下這個片子的票房、預期是多少;第二個結合宣傳、發行或者做項目的團隊,以專業人的角度看這個片子的票房預計大概是多少,從兩個方向來決定這個片子最后要不要做。大數據的應用可提升影視的成功率,已被業內認為是影視產業生產方式的重大發革。
作為中國民營電影公司的龍頭老大,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坦言,互聯網介入之后,電影產業受到的最大的影響,就是讓電影都變成了“事先張揚”的故事。“我能感覺這幾年變化比較大的是,互聯網讓傳統電影透明化。以往我們在策劃甚至發行的時候,跟受眾都沒有那么多的鏈接。但是現在,往往一部電影還沒有開拍,就已經通過互聯網跟觀眾們有了密切的互動。”
大數據能捕捉消費者的觀影愛好、習慣,甚至付費方式。拿即將上映的新片《港囧》來說,大數據可以根據《泰囧》,分析出《港囧》的票房,消費群體的性別、地域,甚至是年齡。導演徐崢認為,大數據對創作者選擇電影類型、題材等有重要作用,也影響著制片人或者投資方對整部電影的預期值,進而影響電影的規模。
雖然《小時代4》還未上映,前三部卻以13億的票房基礎先定下華語系列電影的最高紀錄。《小時代》選擇演員的時候,曾對每個演員的粉絲群體特征以及各個主創之間粉絲的交叉情況做過數據分析,樂視影業CEO張昭透露,“《小時代》大概有2400萬的小說讀者,電影里所有的明星加起來粉絲數超過1億,這樣電影的票房不用賭、不用猜,因為可以算出來。” 對于電影來說,選錯演員所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有的電影投資80%用在了演員片酬方面,這是國外沒有的比例。韓寒的電影《后會無期》也堪稱經典案例,一個在微博上擁有4000萬粉絲的影片導演,一群微博粉絲數累加達5000萬的影片主創人員,一部將整個營銷核心陣地放在微博上的電影,最終贏得6.5億的票房。
除了制作領域,觀影人群屬性、人群分布等大數據對電影發行、營銷環節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014年《后會無期》和《小時代3》同期競爭,兩部電影的預告片都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優酷土豆通過對后臺會員數據的分析,決定讓韓寒帶著《后會無期》深入沈陽等內陸城市重點宣傳,收獲了很好的效果。即將上映的《破風》《殺破狼2》《賞金獵人》等一批新電影項目也依靠大數據市場調查。就拿《賞金獵人》為例,因為兩位男主角李敏鎬和鐘漢良的粉絲超過5000萬,一條微博就能引發上萬轉發,片方預估票房保底過億。電影營銷從影院陣地、戶外等硬廣形式向互聯網遷移,社交網站成為電影信息推廣以及口碑爭奪的重要陣地。
2014年,在線票務貢獻約40%的電影票房。動作電影《速度與激情7》票房24億,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上最賣座的影片。環球國際影業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甄超凡現在談起這部電影仍然表示“不可預期”,此前環球公司對票房預估是8億,現在的三分之一。4月12日上映前,僅在格瓦拉的預售票就已經創下在線購票人數的新紀錄,勢頭如此之猛,環球公司追加了推廣預算。以預售為代表的在線售票直接可以影響院線排片,指導發行人力、物料的匹配。
電影大數據仍需要時間積累
當前大數據運用面臨數據積累有限,數據雜亂問題,需要對數據進行清洗得出有效結論。技術手段上,國內數據運算和分析技術還不成熟,只能叫做數據深度挖掘。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表示,“我認為離真正代替人決策或者提供更多的參考還有蠻長的一段路要走。雖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是大方向,但這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還有蠻長一段路要走。”應用大數據的意義更在于驗證。在影規制作環節核心仍然是創意,大數據只能輔佐指導影規創作,并不能代替影視創作。
電影大數據的未來趨勢
2015年6月17日,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發布全國首個《互聯網+電影趨勢研究報告》。報告稱,借助互聯網,制片公司可以深耕觀眾的戲份需求,找準市場空白點,從而更好地把握中國觀眾的心理、情感需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大數據的運用將會更加成熟,數據收集的維度將會更加多元,算法將會得到優化。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也表示大數據將顛覆現有的電影產業模式,其中就包括電影發行:“未來真正的發行有可能分為線上和線下發行,可以通過眾籌完成前期的銷售,線上發行會給線下的影院一個很大的數據依據。通過LBS的定位系統,消費者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優惠,我們也可以根據數據預測票房。”“互聯網+”對電影產業的作用,遠遠不只是內容,真正的大數據,應該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
【結語】上海電影節期間,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多個場合肯定了互聯網對中國電影的深遠影響。“我期待通過大數據分析,為電影產業貢獻更多智慧。大數據研究需要將數據細化起來,用起來,也讓數據充滿人文關懷,更加鮮活,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