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首份公告,任命前中影股份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張強為阿里影業CEO,并將上市公司名稱由“文化中國”改為“阿里影業”。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將以62.44億港元投資獲得文化中國59.32%股份,成為文化中國的第一大股東。文化中國曾參與投資2013年國產電影票房冠軍《西游·降魔篇》,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等都有合作關系,董事長為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
互聯網公司們雄心勃勃的電影計劃成為當今影視產業中最為熱門的話題。中國的電影近年來一直在蓬勃發展,投資電影的人越來越多,拍電影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中國電影快速的發展,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國經濟近年來快速發展,人均GDP增長帶來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電影的發展。其次,電影體制的改革,過去電影的體制都是純國有的,不允許私人做,束縛了電影產業的發展。現在的電影市場不僅是國企在做,民營企業也在做,電影市場自然發展很好。然后,數字技術的發展也給中國電影市場增色不少。”中國電影海外推動公司董事長楊步亭先生在第五屆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上表示。
然而,在電影市場“井噴”的現象背后,我們既看到希望,也發現隱憂,國產片優勢下降,所占市場份額降至50%以下。
而且,投拍電影的資金方面也并不存在問題。據了解,電影基金作為新興投資模式也廣受關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我國已有111只文化產業基金,已經披露規模的基金有83只,總規模折合達1330.45億元。
有專家表示,其實我們現在的不足是沒有建立起一個真正的電影工業體系,即在一部電影中,沒有把資金的價值更好地展現出來,因此內容上沒有得到回饋。
“美國有上萬部電影,也包括一些電視或者其他一些網絡,他們的資金都是通過眾籌獲得的。但是資金額度并不是最關注的,他們把焦點放在了通過關注不同的集資人的年齡結構和職業上,以至于他為什么感興趣,他喜歡什么,對于對這個電影和產品做一個定向的營銷,做出適合他們做的產品,也就是大數據的一個重籌,可以看出這個比金錢的眾籌更加重要。”國影基金總裁王國偉表示。
他說,電影的眾籌在電影的整個環節當中都存在,電影的整個創意階段,從劇情、場景、演員、城市、風格這些都可以在網上征集網民的互動,用一些大數據的方式分析最合理的導向。
這就是所謂的內容眾籌,通過大數據的平臺,整合各種觀影人的興趣愛好,做出大眾作品,中國電影未來也可以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嘗試。
時下,也有一部作品《小時代》很火,其實,究其原因,不難看出,追隨者大多數還是郭敬明的粉絲,王國偉說他的作品代表了觀影人群真實的思想意識和表現,代表了一定的需求。
“面向大眾這個問題從法蘭克福時代開始就有了爭議,我認為只有面向大眾,文化產業才有發展的潛力,文化消費才能真正地激發起來;另外,文化產業只有面向大眾,文化產業創造活力才無限。因為真正的創新力還是來自于大眾,不僅僅是做文化的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說。
總之,中國電影發展潛力很大,但是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說在內容為王的時代,這種形式的眾籌做出來的電影更能夠符合觀眾的需求,而其中的參與者必然是支持電影發展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