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數據(Big Data)如何改善、形成公部門的服務?《衛報》邀請了大數據、開放數據領域的多位專家,針對以下6個問題進行快問快答,讓我們能夠快速了解大數據與政府服務之間的關系。
Q1.什麼是大數據?
「前衛報記者Simon Rogers曾說,大數據就是『再多一點就讓你不舒服的資料』,這或許是我聽過最好的解釋了。其實,資料的量不重要,重點是連結不同數據集(dataset)的能力。」倫敦大學資深系統分析師、開放數據使用者團體成員Giuseppe Sollazzo指出。
牛津顧問社會包容總監Tom Smith認為,「是該放棄『大』這個字的時候了。這只是資料而已,資料的量與速度雖然呈指數增加,但一直都是難以儲存和處理的大……,這幾年唯一的改變是,決策者終於認知到,資料是有價值的資源。」
Q2.為什麼大數據對政府部門很重要?
英國戴爾(Dell)執行董事暨公共部門總經Claire Vyvyan認為,「加入公部門的資料來源,能夠讓政府更有效率、節省金錢、辨別欺詐、幫助公部門好好的服務市民。」
開放數據協會(Open Data Institute)研究總監Tom Heath指出,「資料能幫助政府花更少的錢做現在在做的事情、把現在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或是做一些現在沒有在做的新事情。」
Q3.公部門服務可以因為大數據而獲益?的領域是?
《公部門:管理那些無法收拾的事》(The Public Sector: Managing the Unmanageable)作者Alexander Stevenson認為是成人社會照護的機會。「大數據用新的方法分析數據,幫助社會工作者對於何時、如何介入,能夠做出?更好的決定,幫助人們盡可能長久的獨立生活。」
Giuseppe Sollazzo認為是健康、教育與運輸。「最大的潛力在於,發展出新的、迫切的資料導向行為。比方說,?如果從健康資料分析中,得出一個人在統計上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較高,他就能進一步調整其生活形態。」
蘇格蘭議會志工組織數位參與總監Chris Yiu認為在於健康、個人化公共服務、發現與制止詐騙與錯誤的發生,「特別是在錯誤一開始就偵測到。」
《社群媒體與數據的國會研究概要》(Parliament research briefing on social media and big data)作者Ben Taylor認為,警察通常是個被忽略的創新領域。「這里有個明顯的雙贏方法,在大災難之後,運用社群媒體開發出早期的警示系統,聰明搜集、監控來自社群媒體的資料。」
Tom Heath認為是公私部門的資料整合。「舉例來說,如果可以將銀行的對帳單與企業、商店的環境影響公開數據資料整合,消費者就能得到更多的資訊,選擇如何明智的花錢。」
Q4.大數據的應用有何限制?
Claire Vyvyan指出,技術面很容易,但是還有一些實務面的問題,「資料公開就可以被使用嗎?公部門對於資料被這樣使用(有些資料比一般資料更敏感)不會感到不舒服嗎?」
數據工坊(Data-Mania)創辦人Lillian Pierson認為,問題通常是抗拒改變。「管理者都是一般經理人,而不是資料分析師。如何讓他們采用資料導向的決策科技,通常是最大的障礙。」
勞工電子政府專案領袖(Labour's digital government review)Peter Wells認為,政府的復雜性增加了困難度。「資料分析通常需要政府的不同部門一起合作,才能達到期待的結果。這是一大挑戰,因為私部門從來都不用面對這麼復雜的組織層級。」
Chris Yiu認為,缺乏對技能上的投資,「政策制定者被種種可能性搞得眼花繚亂,但卻忽略了對基本知識的投資,如:紮實的統計數據、如何正確地闡明問題并得出結論等。」
Q5.風險是什麼?
Ben Taylor認為是隱私和資料保護,「英國資料保護法是很模糊的。人民的同意很重要,現在的模式只是簡單地取得個人資料,卻沒有讓人民有機會選擇是否提供資料,這會是個大問題。」
Alexander Stevenson指出,缺乏策略性的資料保護,「我們似乎對某些領域非常松懈,如:國家安全方面,卻又對其他領域異常嚴格,像是知道人們的垃圾被收集的時間。」
Nesta資深計畫經理Ed Parkes強調,這是信任與市民接受度的問題,「究竟哪種大數據的分析會更被大眾接受?這是個有趣的議題。誰會想要一起做這樣的分析?為什麼他們會有動力這麼做?」
Chris Yiu指出,「我們面臨了資料與隱私權的全國性辯論,但問題是,哪個政治家能勇敢承擔?」
Q6.政府如何更妥善地運用大數據?
Lillian Pierson認為,雇用更多統計學家、分析師與資料科學家。「IT部門在這個議題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他們卻不是好的分析者。事實上,對於那些能夠讓IT部門提供的資料更有意義的程式設計師、開發者,總是讓他們備感威脅。」
Giuseppe Sollazzo指出,「兩個最重要的改變是,在開放許可下釋出資料,并保證在資料改變時的最低更新頻率,以及讓資料冠軍升官,很多時候資料導向的方法,都會因為高層缺乏了解而受到阻撓。」
Chris Yiu認為,提供資料分析的誘因,「整理數據資料的技巧、基本科學素養、將資料分析置於市民服務競爭力的核心架構中;用新的方法獎勵資料的使用,包含(但不限於)依分析成果加薪。」
「提供更多法律的協助,技術議題相較之下都還算簡單。」英國戴爾(Dell) EMEA 大數據與云端解決方案計畫經理Paul Brook強調。
Tom Smith建議,開放安全的管道取得政府持有的資料,「讓別人可以運用這些資訊來定位、改善服務,從安全管道取得的資料,不必是太過個人層面的微觀資料。」
Giuseppe Sollazzo建議舉辦駭客松。「駭客松是個腦力激蕩、制作原型的好工具。他們是第一次針對一個數據集做深入的挖掘,試圖討論出新鮮的點子。」
原文作者:http://www.thebigdata.cn/YeJieDongTai/13928.html
六個問答,解釋大數據和公共服務的關系
責任編輯:editor004 | 2015-04-06 13:41:00 本文摘自:中國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