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在大數據布局方面跨出了一大步,他們在把貴州變成“云上貴州”的同時,還很有魄力地開放了部分政府數據目錄,這在全國省級政府中可以說是第一個。而其開放、擁抱未來產業的心態確實令人起敬。
不僅如此,貴州還向全世界征集具有創新意義的大數據商業模式,以推動一批有質量的大數據項目在貴州落地,可以說魄力昭然。
毫不諱言,大數據正在讓這個世界變平,不論是太平洋彼岸的硅谷、印度洋畔的班加羅爾,還是北京城中的中關村,或是其他現代科技并不發達的地區,均站在了同一起點。
問題是,誰來做大數據產業的先鋒,誰又會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最大贏家? IT巨頭、政府還是忽然崛起的大數據企業?
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要要看下大數據產業化的難題。正如貴州經信委常務副主任、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馬寧宇所說:“數據是資源、應用是核心、產業是目的、安全是保障。數據,只有應用,才能產生商業價值。而大數據應用的痛點和難點就在于技術的變現。”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雖然可以成為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但企業無疑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對大數據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至關重要。
在這方面谷歌公司布局大數據的努力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給出了印證。他們巨資投向谷歌眼鏡(實際上是個數據搜索收集器),并獲得巨大的數據價值。而其大數據技術架構一直都是全球互聯網企業爭相學習和研究的重點,也為行業大數據技術的架構樹立起了標桿。
而如今效仿谷歌耕耘大數據的中國企業不在少數。最近的一項IT創新研究顯示,45%以上的公司在過去兩年中已采取了商業智能或者大數據相關的舉措;90%以上的全球500強企業在一年之內會開展至少一個大數據項目。
企業明白,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這股浪潮,便可以大幅增加收入和利潤。建設這方面的能力不僅有助于改善傳統行業和部門的績效,還可以創造機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在這種背景下,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積極布局大數據,并成為云上貴州的座上賓。而賽伯樂、IDG、云石、博時等多家基金更是豪言承諾拿出200億資金支持。
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看到大數據在中國的發展應用,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還是浮云遮頂,苦惱不堪。究竟應該如何應用這些數據,這些大數據究竟能夠產生什么樣的價值,究竟對企業的決策,企業的運營有什么樣的支撐,還很迷惑。
實際上,也確實有很多公司收集了大量數據,但是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怎么更好地利用它們,還沒有找到最好的方法。而幾乎沒有公司能夠完全了解大數據的概念以及它對未來的意義,采取大數據相關舉措的公司也尚在探索階段,其商業變現能力還未全面釋放。
再看下大數據公司,其成功的模式也可謂寥寥無幾:無外乎像亞馬遜,對用戶信息的大數據分析解決自己公司的精準營銷和個性化廣告推介等問題;像IBM和惠普,通過整合大數據的信息和應用,給其他公司提供“硬件+軟件+數據”的整體解決方案;再者就是創業公司通過出售數據和服務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單個解決方案。
這些模式相對于大數據創造性地破壞現有的商業模式和“未來新石油”的潛力而言,簡直是窮乏不已。因此發掘更多的大數據商業模式,仍然是關鍵,同時也是難題。而只有那些了解大數據將如何變革組織、能力和行業,并對此有一個明確愿景的公司,才得到最大的回報。
在這種背景下,貴州在中國率先制定“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著手數據目錄梳理和數據交換交易標準制訂,進而期望誕生“云上貴州”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全新的大數據藍海,也正在吸引著所有“生意人”預備掘金。但如同所有其他的生意,沒有好的商業模式,沒有前瞻的洞見,資金的投入,一切終將是空,大數據產業更是如此,稍有不慎,“云”產業就只是“浮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