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數據,最近互聯網各種熱詞很多,各種概念滿天飛,其中不乏有忽悠一說。大數據到底是什么,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大數據是一個時代,“國家隊”很及時】
去年底宣布的一個事情,將對未來有深遠影響,現在大家還沒意識到。
2013年11月19日,國家統計局與11家國內企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內容涉及大數據應用統計標準,以及企業數據補充政府統計數據等領域。有分析稱,在大數據國家戰略日益強烈的情況下,統計局介入將進一步推動大數據的應用落地。
首先,大數據絕對不是忽悠,它是當下IT領域最時髦的詞,簡單說就是從各種數據中快速獲取價值信息的能力。美國是最早發現和使用大數據科學價值的國家。2012年3月,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奧巴馬政府甚至將大數據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當時美國政府聲明說通過提高美國從大型復雜的數據集中提取知識和管理的能力,來加強整個國家的競爭力,這被認為是跟互聯網同一個級別的時代。顯然,大數據不止是一個詞匯,更是一門技術,是一個產業時代。
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GDP排名第二的國家,成立大數據國家隊是非常及時的。大數據的精髓在于“大”,它不是抽樣而是全樣,它不是盲人摸到的象腿或者是象鼻子,而是整個大象本身,大數據的精妙處在于用的人越多越增持,通過這樣一個模糊的宏觀判斷,能夠完成一個精準的個體推薦,從而會讓整個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
【不開放大數據,周邊創業是無米之炊】
目前我國大數據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大數據不是IT公司的專利。第一批國家統計局引入的戰略合作伙伴,大多數還是聚焦在IT公司,其實不是只有IT公司才有大數據,如線下零售巨頭企業在實體經濟中積累了很大的數據資源,他們數據的深度和廣度不亞于甚至超過互聯網公司。第一批進入的合作伙伴之一上海鋼聯其實掌握了煤炭鋼鐵在內的大宗商品數據,這是國家統計局沒有涉及到的。因此,非IT類公司、擁有巨大的業務形態的企業,都可以成為第二批國家統計局大數據合作伙伴。我們也看到,國家統計局作為國家法定職能部門把姿態放平,主動尋求和民營企業的合作,這是非常可喜的進步。
第二,擁有大數據的IT公司和非IT公司應該打破數據格局。我們看BAT(百度、阿里、騰訊),近期圍繞微信和淘寶發生新一輪互相屏蔽,在早前百度和淘寶進行了屏蔽,這三家掌握搜索和社交和消費的數據,本來是三方的數據匯總才能拼湊出比較完整的網上信息圖譜,但是三家公司為了彼此的商業利益,并沒有體現出數據合作的意愿,而是互相封殺,這將給社會數據的流動帶來傷害。因此,在保證一定商業利益的基礎上,巨頭的眼光應該放遠一點,打破數據格局。這看起來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烏托邦。不過任何美好的事情都需要烏托邦的愿景作為起步的。我們看到許多美好的事情,比如說全世界的互聯網,全世界的人通過互聯網聯結在一起,開始大家覺得烏托邦,現在已經形成現實。
第三,應該呼吁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開放市場,因為圍繞大數據不管是應用還是創業,最核心的是要有數據的源頭,然后才能進行采集、編輯,重新編制。現在大量的關于國民經濟或者說民生的數據其實還在封閉狀態,在工商部門、銀行、保險、公安、醫院、社保,包括電信運營商機構的手里。如何讓這些數據流動起來,能讓大家更方便,其實應該由政府帶頭實現等級制數據的開放共享。在不違反保密或者是國防的情況下,如果不開放大數據,那么大數據研究和創業都是無米之炊。
所以還是應該抓住這個機遇,進一步開放市場,不斷試點,一步一步把數據開放轉起來,帶來更多的應用價值。
【隱私保護與數據精準之間的平衡】
數據應該共融共通,還要開放市場。這個開放市場不僅僅是企業之間開放,企業對個人也要開放。
為什么現在開放變得這么謹慎?因為開放有風險,一是安全問題,二是倫理問題。安全問題是對于國防、軍事以及整個經濟信息的保密顧慮而言;倫理問題是從個體角度而言,即網民的隱私。大數據的作者曾經說過,在一個有組織的社會里,幾乎每一則信息都在不同的時候,以不同的形式公開過。就公民而言,他的信息一次性在網上公開,和第一種情況有本質區別。
大數據平臺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時刻收集用戶的各種消費習慣、瀏覽習慣甚至生活習慣。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成了大數據時代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因此,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在于個人隱私保護與數據精準之間的平衡。
要真正做到大數據的開放,還需要很長的路走。我們相信,大數據會成為互聯網之后,人類又一個技術烏托邦。大數據的啟動跟互聯網有著相同的邏輯,一開始大家談,不知道怎么做,會有一輪甚至幾輪比較明顯的產業泡沫,但是隨著那些看似烏托邦的愿景,一個技術、一個嘗試的創業公司的進入,會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未來大數據會怎樣,創業者跟投資者都需要很謹慎。目前來說,就大數據做預測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比較謹慎的說,可能在三年左右會看到一些具體的、受到社會應用的大數據,往長期看則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