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14移動互聯發展大會暨第五屆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大會移動大數據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中國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出席論壇并做了題目為“大數據變革的機遇和挑戰”的主旨演講。
高新民談到,任何資源要真正變為有價值的資源有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有技術手段能夠把資源挖掘出來,另外它本身要有明確的需求,能夠產生價值。過去大數據實際上也都存在,但沒有技術手段或者說不能匯集起來。互聯網出現之后大數據就出來了,因為有技術能夠處理它、能夠分析它,并且大數據的價值也得到了認可,這兩個方面成為了數據變成資源的強力條件。目前在技術手段方面、在需求尋找價值方面,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所以大數據成為了大家特別關注的話題。
大數據變成資源必須要有一個渠道,大數據不僅僅是數據規模大,還有4V特征,從觀念、技術、價值、資源這四個方面來全面地認識大數據。資源角度來講除了具有4V特征外,還需要看到現在大數據技術在趨于或者有一部分已經具有應用價值的價值,但是還在發展當中。大數據實際上是會使我們改變認知事物的方法。大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展現、可視化這方面已經有很多解決方案和技術出現。再有就是價值,一方面是各行各業的應用,另一方面大數據本身會產生完整的產業鏈,從技術到服務。我認為要從這四個方面完整地認識它才完整。 大數據的機遇。大數據給我們帶來的意義,建立了促進全社會樹立信息是資源、是財富、是生產要素的觀念。
這個問題會引起這樣的回憶,在1997年的時候,當時制定推進國家信息化六要素的時候曾經講過一句話“信息資源的開發是信息化的核心要素”,我們做了那么多年的信息化實踐,這個問題在認識和實踐上仍然是薄弱環節。在2003年,我們給中央起草了34號文,34號文是《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2004年正式發布。這個文件的第一句話,就是類似習總書記的那句話“信息資源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社會財富,和能源、物資資源一樣重要。”很多同志對這句話都不太理解。甚至于討論文件的某一位領導當時還問,這個文件發了之后到底解決什么問題。而且那個文件發布到現在已經十年,我們回頭來看,十年間這個觀念始終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但是大數據浪潮全社會都重視起來,大數據是財富、是生產要素的觀念已經建立起來了。 現在在網絡精準營銷上,大數據都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正在往非物聯網企業,傳統的企業,特別是政府領域擴散,大家利用自己掌握的數據,包括大數據,有些不嚴格意義上是大數據,但是也重視它的挖掘、利用、開發。互聯網企業正在攜大數據跨界融合的趨勢,在影響傳統的行業加速到數據應用,全面的提升全社會自動化水平。
傳統的制造業都在考慮怎么樣用大數據了解市場,了解我的需求,了解我的用戶的變化,我覺得例子有很多,就不詳細展開說。另外,有幾個挑戰,真正符合大數據的數量和真正有利用價值的質量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引用了IDC的一個數據,2001年美國的數據存量590億,中國是239億,盡管這個數字我也不知道怎么樣統計出來的,但是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相當一部分數據是分割的,大數據的開放共享、交易機制沒有形成起來。大數據這個產業鏈需要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環境,就是要形成一個共享和交易的平臺,什么叫共享交易或者開放共享?就是數據政府公共領域要開放,從商業領域這塊要建立標準。大數據技術創新發展,通過解決三個問題,規模、種類的變化,特別是大數據的實時的處理,可穿戴設備發展起來以后,有很多實時要求的大數據處理技術還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
最后一點,涉及到機密性的數據的保護所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 政府應該在大數據方面加快研究做一點事兒。第一是加快技術創新與擴散,做更好的平臺,我們現在有很好的創新,我們專家委做了一個題目,信息產業技術的形成,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能夠完成整個產業鏈的自主創新競爭力的形成,這是非常值得總結的。這里最重要的政產學研民這五個方面的體系打通了,這個產業鏈才能真正搞成。另外政府本身在電子政務中要用到大數據,開放數據也特別重要,特定數據保護特別是個人隱私的保護訪問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