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出口一美元,最高能獲得3分錢人民幣的外貿服務補貼,補貼以現金形式發放。”日前,阿里巴巴B2B事業群總裁吳敏芝宣布將給中國外貿中小企業“發紅包”,出口企業可選擇把物流、通關、退稅等服務環節搬上網,通過“阿里巴巴一達通”平臺完成出口。
一站式出口
“從近幾年的外貿形勢來說,困擾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的突出因素除了外需不足、匯率波動,還有成本高企。”觀察人士認為。
“中國外貿正在從向‘制造’要利潤,轉向向‘服務’要利潤的階段。”吳敏芝表示,阿里巴巴的此項舉措,希望把中小外貿企業分散的綜合服務,通過平臺匯聚起來,降低出口企業的成本,為中國外貿企業帶來更多利潤。
阿里巴巴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對于中國外貿小企業而言,流通環節的費用在成本中的占比已經超過30%。
“近年來出口企業成本不斷攀升,外貿中小企業在物流、通關、退稅等環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尤其是如果訂單小,流通環節成本在整體成本中的占比往往就比較高。”阿里巴巴外貿綜合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魏強說。
阿里正試圖用平臺集約效應降低成本。據魏強介紹,對于銀行、物流公司、海關等而言,平臺整合了數萬家外貿公司的業務,相當于一個“大客戶”,可以降低綜合服務費用。對于出口企業而言,則可以通過便利的出口、融資、物流等渠道,降低成本,做大外貿業務規模。
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趨勢。去年7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貿易便利化一攬子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融資、通關、退稅等服務”。
深耕大數據
此前,阿里巴巴B2B平臺僅僅起到一個信息分類展示的作用,也就是典型的“媒體模式”,而一達通平臺則要完成向“交易模式”的轉變。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收購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布局外貿“Work at Alibaba”平臺,發力小企業出口全程服務,打通外貿交易鏈條。
之后,阿里巴巴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集約化、供外貿出口企業做服務的平臺,整個外貿領域里的交易都可以搬到平臺上。通過外貿綜合服務,阿里可以將沉淀下來外貿中小企業的物流、報關等數據,建立新的外貿交易信用體系。
吳敏芝表示,阿里巴巴一達通平臺積累下來的數據,還可以發展出更為完善的外貿生態圈。這將有助于阿里掌握中小企業的第一手真實外貿數據,進一步切入中小企業的線下運營,提升用戶黏性。用戶的交易數據,將形成一系列商業價值,比如吸引外貿業務外圍的服務商、物流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
因此,在大數據基礎上衍生出的信用體系,可以降低買賣雙方的“信任成本”,促成交易。同時,良好的信用又可以為中小企業取得貸款、獲得更好的服務,增加企業的財富,形成良性循環。
阿里為何選擇在遞交IPO招股書發布后,如此高調推廣這一活動?實際上,這透露了阿里的外貿“野心”。
這是一個雙贏的計劃。對外貿企業來說,不僅省下了安排業務員操作商檢、口岸、海運、外匯核銷等具體業務的流程和費用,節省了成本,還能獲得額外補貼,并通過交易數據構建自己的外貿信用體系,沿用至后續交易乃至融資貸款等方面;對阿里巴巴來說,將推動阿里成為B2B領域的“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