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視頻網站無非是把傳統電視的節目形態、運營形態甚至盈利模式搬到了互聯網上,最多實現了非線性觀看,不能稱為新媒體。而只有互動才是未來視頻媒體的制高點,互聯網人和電視人分別從不同的出發點向這個制高點前進: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技術先導期,內容領域不占優勢;而電視機構一旦掌握了基本技術,就很容易利用內容優勢實現對制高點的爭奪。在未來,只要電視媒體掌握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全新互動的運營形態、全新互動的節目形態和全新互動盈利模式,電視媒體的未來一點也不灰暗。
一、關于大數據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說起大數據,我首先想起了倉央嘉措的這首詩,只要我們把詩中相應的“我”改成“大數據”,那就是我理解的大數據——你見,或者不見大數據,大數據就在那里!
就像石油,億萬年來它都深藏地下,直到人類有了開采技術、石化技術后,它才被利用起來了。大數據也一樣,我們人類的每次心跳、呼吸;我們的行動軌跡;人類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運行;大自然的日出月落,四季輪替,這一切的萬事萬物都是人類的有用信息,但局限于人類當時只能用文字、模擬信號、十進制數字來記錄信息,我們不可能拿一支筆一刻不停地記錄自己的心跳,那恐怕我們一生什么別的事兒都不能干了。我們只能有重點地測一下脈搏、量一下血壓,至于記錄,只能靠體檢報告和病歷了。
有沒有什么辦法把人類這些有用的信息都用機器不間斷地采集下來,存儲起來,并保證它們時刻在線,使我們可以隨時調取?有,這就是當下日漸成熟的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它們就是人類開采和提煉大數據這種“新石油”的技術:
在信息采集方面,我們可以用二進制的0和1組成不同的編碼體系,對灰度 、色彩、聲音、位置、速度、大小、高度等等,人類所需的所有物理、化學、生理等指標進行信息的采集。比如“灰度”,我們可以用二進制的一位數0表示黑,1表示白,可表示這兩種;但若用兩位數00表示黑,01表示深灰,10表示淺灰,11表示白,就可以采集出四種灰度。以此類推,四位數可以表示出16種灰度,32位數可以表示出42億種灰度,這是人類的肉眼根本無法識別的灰度差距。而到了128位二進制代碼,2的128次方,理論上人類可以給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編上號!可以說,數字技術的成熟,讓人類可以對世界上的一切信息都進行采集記錄。
采集到了信息,人類又實現了信息存儲的突破,從磁帶到硬盤到芯片到云存儲;信息的傳輸也由同軸到光纖到現在的4G;處理信息的計算速度也由286到586到雙核、多核;最后,信息的顯示技術也由熒光屏到液晶屏到今天的觸屏……
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其實它就是一臺能夠對圖像、語音、文字、動作、位置等信息進行采集傳輸的小電腦。幾十億臺這樣的小電腦密布在地球的表面,它們和擁有它們的人就構成了地球表面的神經元。加上人類既有和正在建設的各種專業的信息采集傳輸系統(可穿戴設備、銀行、衛星、網站等),一個智能地球的時代正在悄然來臨!
從此以后,人類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都可以用0和1組成的編碼,以及能夠理解這些編碼的各種機器,記錄、傳輸、存儲起來,這就是大數據。而對這些大數據用不同的工具和算法進行計算統計、歸類加工,挖掘出其間的規律、結論,并用以指導人類的活動,就是大數據的應用。
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
政治上,政治理念的傳播和決策;軍事上,定位、跟蹤、三維地圖以及信息戰;生產上,工業化大生產已經落伍,人類完全可以打破大規模與個性化的矛盾,按需進行大規模的個性化生產;商業上,虛擬貨幣和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重要組成……
最后,讓我們落腳到傳媒產業,傳媒本身就是用來進行傳播信息的,它的采集、存儲早已實現了數字化,它本身就已經是大數據。同時它在運行過程中將獲得更多的觀眾的大數據:
誰?在哪?看了什么?多長時間?跳過哪一段?什么時間看?用什么機器?他的朋友?喜愛的明星?購物偏好?品牌偏好?政治傾向 ……
這可不是基于每個城市幾百個樣本戶的概率性的估算,而是實實在在的每個數據的精確統計。當我們擁有了數以億計的需求如此清晰的觀眾,并且他們的需求都可以被分類歸納,并且不僅我們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甚至可以給予我們互動回饋,此時,我們那些愛看不看、大水漫灌式的傳統視頻傳播方式還能獨善其身維持傳統的業態嗎?!
二、視頻媒體產業鏈的重構
(一)照“傳統電視的貓”畫“新媒體的虎”
人們都習慣地把優酷土豆、搜狐、奇藝、CNTV稱為視頻新媒體,為了搞清大數據環境下視頻媒體產業鏈的重構趨勢,我們有必要先看看這些所謂的新媒體都在做什么?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無非是把我們傳統電視的節目形態(電視節目)、運營形態(總編室編排職能)搬到了互聯網上,甚至連盈利模式,即廣告,也搬了過去,這是新媒體嗎?如果互聯網視頻新媒體僅僅是把我們的有線電視平移到互聯網上,最多實現了非線性觀看,這真的不能稱為新媒體。更何況,他們還完全陷入拼帶寬、拼版權、拼終端的資本豪賭中,還處于資本的ICU病房里,還不具備獨立生存的生命體征,所以,千萬別把它們當成產業鏈重構的標本。
(二)互動,才是未來視頻媒體的制高點
那么,什么是互聯網視頻新媒體呢?只有兩個字:互動。
因為互動是人類對信息的本能需求,人類獲得信息就是為了與信息互動。生命的過程就是與信息互動的過程,大家在聽我演講就是在跟我進行信息的互動,甚至我們餓了,累了,笑了,哭了,都是在跟信息互動,完全不能跟信息互動意味著死亡,部分不能跟信息互動意味著殘疾。
而互聯網的天性恰恰就是信息的雙向互動傳輸,這就導致了今天人類在互聯網上的所有應用都已經走向了互動。不能互動,要么式微,要么死亡。如果微博、微信的互動關掉,它就成了手機報;如果把淘寶的互動功能關掉,它就是一本《精品購物指南》,說不定今天風光無限的馬云還在推廣他的電子黃頁呢!目前,人類的四種主流記錄符號中,文字、圖片、語音都已走向了互動,視頻記錄符號由于技術難度大,發展相對滯后,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它也必然走向互動,可以說,互動是視頻新媒體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三)戰爭尚未結束,我們還有機會
很多電視人被優酷、奇藝、騰訊的高速發展嚇壞了,沉浸在大勢已去的悲觀中。其實,如果說互動是制高點的話,那么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要經歷技術先導期、內容(服務)驅動期,最后爬上互動參與的制高點。
對于這個制高點的爭奪,互聯網人和電視人是分別從山峰的兩側攀登的。從互聯網公司看,他們的優勢在于技術先導期,一旦進入內容領域,他們極強的邏輯思維就派不上用場了,內容領域需要的是創意性思維,他們將進入艱難的陡坡路段。而另一側的電視人,則一開始的技術先導期是他們很難逾越的陡坡,不過,一旦他們掌握了基本技術,進入內容驅動期,就到了他們可以跑步登頂的緩坡了。
因此,互聯網公司和傳統電視兩方力量對視頻新媒體制高點的爭奪戰尚未結束,比分為1:1,最多是1.2:0.8。
(四)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全新互動的運營形態
搞清了視頻媒體的發展趨勢,我們該研究研究產業鏈如何向這個趨勢重構了。傳統電視的產業鏈籠統地可以分為節目生產、內容運營、廣告經營三大環節。
傳統電視的內容運營比較簡單,主要是對內容資源進行編排整合,輔以適當宣傳推廣。但在新媒體環境下,以大數據為支撐,運營將是一個協調整合內容資源、技術資源、社會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用戶)的收視需求和互動需求的過程。
特別在技術資源上,不同于傳統電視的單一屏幕,新媒體的屏幕從媒體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推薦位、時間軸、內容庫等5大窗口;從技術的角度提供了包括直播、點播、輪播、時移、錄制、排行等15大基礎功能;從互動的角度提供了包括打分、投票、表態、競猜等12種互動工具。
由于不同的內容適用于不同的窗口、功能、工具,因此僅技術資源上就會排列組合出5x15x12共900種運營的方法(隨著技術的進步還在不斷增加)。若再考慮豐富多樣的內容資源、社會資源,他們之間也是排列組合關系,那么,理論上新媒體的運營存在數以十萬計的運營方法。這將是一個大運營的概念,其手段之多樣,方法之靈活,絕非現在照搬傳統媒體的運營方式所能企及的。
面對如此多樣的運營方法,我們如何找到不同的內容資源、技術資源和社會資源之間,最合理、最有效的運營組合?這只能通過大數據!
通過大數據的采集、計算、分析,找出其內在的關系和規律,用于指導媒體的日常運營,并通過大數據進行檢測、驗證和完善。這是一個大數據基礎上的循環過程,運營將不再是簡單的內容提供,而是與受眾的深度互動。這是媒體運營的高級階段,運營的是受眾的情緒。
在這一點上,目前我們傳統電視沒有機會做,而新媒體公司做的也剛剛涉及皮毛,從數據中就能發現,各視頻網站幾乎沒有運營出觀眾的忠誠度和粘性,誰家有了好內容,觀眾就呼啦呼啦涌向那里,優質節目播完了,即作鳥獸散。
(五)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全新互動的節目形態
每一種相關的重大技術發明都會引起人類現有文化形態的改變,信息革命也將無一例外地改變傳統線性播出的電視節目形態,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未來視頻市場將主要有四種節目形態:
1、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線性節目,如《紙牌屋》
2、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節點(樹狀)結構節目
3、傳統線性視頻節目(向精品化方向并壓縮規模)
4、實時互動的游戲化的視頻節目
上述四種節目形態中,第1、2種必須建立在既有大數據分析挖掘基礎上,更適合已擁有成熟技術平臺和用戶規模的互聯網公司,目前的電視臺還無法獲得數據支撐。第3種從形態上看,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制作的電視節目,但它必須向故事性、邏輯性、結構性極強的精品內容靠攏,普通的文化快餐性的這類節目很難存活。第4種是我們電視人現在最易上手操作,也是最能發揮我們現有資源能力優勢,在未來視頻市場爭奪制高點的首選。
實時互動的游戲化的視頻節目就是利用互聯網創造的雙向互動條件,創造一個“馬戲團式”的收視場,使得節目主創人員與觀眾處于同一收視空間,實現觀眾與節目實時互動,使節目變成一個全民可參與的大游戲。互動不是可有可無的噱頭,而是貫穿始終的節目組成部分,并決定著節目的進程。使得觀眾的權力欲、控制欲、參與感等人性的欲望得到滿足。以一檔綜藝節目為例:
節目播出前:通過觀眾投票、推薦等大數據的方法,選擇有觀眾基礎的人員參加節目,甚至他們要唱的歌、談的問題、服裝造型都可以由觀眾確定。
節目播出中:觀眾可以打分、獻花、投票、起哄;明星在節目中也可以和觀眾溝通、獻吻;觀眾通過屏幕抽獎、競猜獲得禮物;觀眾也可以把喜愛的節目片段通過社交網絡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臺,吸引更多人參與。
節目播出后:電視上節目結束了,但明星們可以在新媒體空間接著與自己的粉絲溝通、拉票,組織粉絲與對手論戰。
千萬別把這種節目理解成投個票,獻個花那么簡單,這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復雜的互動體系。人性,是任何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移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六)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全新互動盈利模式
如果汽車取代馬車不是創造了超越于馬車幾倍、幾十倍的社會價值,那么這汽車是不可能在社會利益博弈中成長起來的。同樣,信息革命的今天,如果新媒體還是著眼于“時間強盜式”的廣告,粗暴地從傳統電視媒體的碗里巧取豪奪,根本不配用新媒體的“新”字。新媒體必須創造更多的新的社會價值,做成更大一鍋肉,化解其崛起過程中造成的社會矛盾,才能發展起來。這是人類技術進步與社會既有利益集團博弈過程中的鐵律。
事實上,在大數據的支撐下,目標受眾如此清晰、互動溝通手段如此便捷的今天,新媒體至少能創造出十幾種全新互動的盈利模式,這些模式成熟后,要遠遠超過現有視頻廣告市場的規模。只是今天的人們太浮躁、太急功近利,資本也失去了該有的耐心,大家都想快速從既有的成熟廣告市場搶食吃。
在這里主要介紹兩種盈利模式:
人性付費:在觀看參與節目時,當觀眾的人性被激發起來以后(權利欲、控制欲、貪欲、情欲等人性),他們很愿意花錢,但他們不認為自己是花錢買內容,而是參與一項活動。這一點在早年的《超級女聲》通過短信投票時就得到了印證。近來,以做草根主播為主的YY、9158等視頻網站,每年幾十億的收入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人性化付費的可行性。而我們電視至少到目前,還掌握著主流文化資源和藝人資源,沒有理由懷疑人們可以給一個草根村姑獻花,而不會給李宇春投票。可以說,前面介紹的實時互動的游戲化的視頻節目到處都有人性化付費的機會。
心性營銷:當視頻節目撥動觀眾心弦,引起情感共鳴時,此時向其傳遞商業信息,能夠達到最好營銷效果。比如當一個節目在介紹一道養生的湯,而煲湯中最關鍵的就是其中的一款砂鍋。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根據大數據的分析,對已婚經常做家務的女性,通過手機或智能電視屏彈出一口小鍋,觀眾若感興趣就可以點擊小鍋了解詳細信息,甚至直接下單通過電商購買,這就是心性營銷。典型的案例就是央視前年的《舌尖上的中國》,該節目播什么食材,那東西當晚在電商平臺上幾乎都會脫銷。
(七)產業鏈重構小結
通過分析未來視頻媒體運營形態、節目形態和盈利模式的改變,我們會發現,過去我們傳統電視產業鏈是由內容生產、內容運營、廣告盈利三個環節構成的一個封閉循環,帶有明顯的農耕色彩。
而今天,過去單薄的產業鏈將被打碎,變成一個繁雜的生態圈。你可以把一個新媒體平臺及其產生的大數據理解成擁有土壤、空氣和水的地球。那么在大數據和各種互動工具的支撐下,過去的內容生產將裂變成專業節目生產和眾包生產(就像水生生物),內容的生產不再是電視人的才藝秀,觀眾將是內容消費者也是生產者。內容運營將裂變成內容運營和互動運營(就如陸生動植物),運營不是給大家看什么,而是領著大家玩什么、交流什么。廣告盈利將裂變成傳統廣告和人性化付費、心性營銷等(如同空中飛鳥),收入不再僅靠時間強盜的廣告,而是給最有需求欲望的人直接提供其最需要的東西,觀眾付費也不是買節目而是參與某場活動的“門票”。三個環節裂變成六個物種,這六個物種之間,彼此關聯,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圈。
三、我們電視人該怎么辦?
面對尚未結束的戰爭,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速登頂呢?
筆者給大家兩點建議:
1、至少在三五年內,我們還有稱王稱霸的機會,不必過早地放棄競爭,現在就成為競爭對手的附庸和單純的內容供應商。想當“小三兒”有的是機會。
2、自己現在組織視頻技術研發已經來不及了,拼湊的技術更不靠譜,媒體平臺都是從細胞成長起來的,不是拼湊出來的。最好與不以打造媒體為發展目標且技術實力較強的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包括戰略性參股,充分利用其技術優勢,以及他們提供的互動工具、互動系統和互動模式,快速翻越技術先導期的陡坡,真正探索出全新互動的運營形態、全新互動的節目形態和全新互動的盈利模式,從而占領視頻媒體的制高點。
電視同仁們,戰爭尚未結束,我們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