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中國的P2P網貸市場,大家最不愿,但卻每天都在討論的話題就是:跑路。2013年開始,P2P網貸市場的野蠻生長業態慢慢被打破,潛在風險也開始逐漸顯現,跑路、倒閉事件一個接著一個。據《極客網》統計,截止目前全國問題平臺共193家,其中,2014年問題平臺數已達101家。近兩個月,倒閉跑路潮繼續,8月、9月問題平臺數分別16家和22家。如何保障投資人安全,如何建立合理、健康、可持續的安全保障體系,已經成為當前的中國P2P網貸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前面一系列的文章中,我們講到擔保模式、風險保證金模式,都不足以化解當前P2P網貸平臺在運營過程中的風險。因此,產業鏈各環節參與者都在積極尋找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安全保障的全新解決方案。經過一系列的討論、實踐,被西方金融界稱為信用債的“救生衣”的CDS逐漸走向前臺,并被業界寄予厚望。然而,中國市場與西方市場有很大不同,盡管CDS在國外有成功先例,但在中國市場,如何、何時引入,怎樣完成科學的本土化改造卻沒有標準答案。
CDS正式登陸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在2010年,當時積聚了數十萬億元貸款的中國銀行業亟需對沖信用風險,以CDS為代表的CRM(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產品響應了這一迫切的渴求。然而,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CDS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實踐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三年之后,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已高達71.9萬億元,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從推出至今,其累計交易的名義本金(包括CRMA交易以及CRMW發行和交易)僅約50億元,在2013年沒有達成新的CRMA交易,也沒有創設新的CRMW.
隨著P2P網貸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預計2014全年,網貸行業總成交量將達到2400億元),以及各種風險保障模式短板的不斷暴露,CDS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據《極客網》觀察,支持CDS模式的公司大有人在,甚至有專家認為CDS是中國P2P網貸市場的未來。不過,就目前市場現狀來看,CDS在中國落地仍然有著巨大挑戰。主要表現在:
1、認識水平
CDS在中國市場爭議很大,看好的有,看衰的更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幾年實踐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負面信息。事實上,CDS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本土化了。而這些本土化,并不全是正確的。例如,在國際通行的CDS中,信用保護的范圍涵蓋一整類債務,而中國CDS工具僅保護具體指定的債務。而被很多專家認為是一種作繭自縛的改造。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國內行業從業者對CDS的認識存在局限。當前,這種問題依然存在。
2、人才匱乏
金融產品的生命力依賴于其應用價值,探討應用價值,就要研究產品相關各方的需求,金融衍生品的相關各方可以粗略劃分為對沖用戶、投資用戶、做市商、監管機構等主要類別。而錯誤的產品改造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還會扼殺原有產品的應用價值和生命力。過去幾年,CDS在中國所走的彎路為今后的金融產品本土化提供了反面案例。而突破這些反面案例帶來的束縛,都需要專業化的人才,沒有好的人才,就不會有CDS的未來。目前,中國相關人才儲備與市場需求并不完全匹配,缺口較大。
3、監管限制
金融是一個政策敏感性行業,中國市場的監管更加嚴格。在這種情況下,CDS在中國的落地,既要全面滿足用戶、市場的需求,還要全面考慮市場監管。長期以來,中國P2P網貸市場一直處于無行業標準、無主管單位、無監管規范的三無狀態。然而,2014年以后監管開始收緊,但監管政策方向和力度并不明朗,這給CDS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所以,CDS未來在中國如何發展,還要看政策風向如何變。
盡管CDS前路漫漫,但仍然有一大批鐵桿支持者,未來的發展有無限想象空間。目前,CDS在中國P2P網貸市場中的應用還處于研究階段,全面落地還需要時間。不過,已有消息顯示,規模達19萬億美元的債券衍生品(CDS)市場將迎來十多年來的最大改革。此次改革將努力解決之前的一些缺陷。這些缺陷使得一些CDS合約沒能按買家預期的那樣兌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