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社會誠信建設,今年7月,省政府發布《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圍繞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誠信文化、信用信息系統、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等7大重點領域推進建設,并提出了八大重點工程和五項保障措施。不久前,《廣東省推進誠信建設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已起草完成。該征求意見稿提出,開展誠信發布行動,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把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把失信違法者列入黑名單。
清遠構筑社會誠信體系,除了政府打造誠信政務,做好社會誠信文化宣傳外,更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來為個人與企業的信用做記錄和評級,讓信用成為個人和企業的“名片”,讓失信成本高企。信用記錄不僅僅是在某一個時間段,更應實現誠信“終身制”。從一個人參與社會活動,一個企業登記成立開始記錄。
誠信記錄的信息量巨大,誠信建設跟大數據更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要表述一個人的誠信、一個企業的誠信,憑什么來評判?最直觀的就是信用評級。如一個人自參與社會生活以來,有哪些失信行為,次數到達多少?一個企業自成立以來,違背誠信行為的次數及幾率高低……這些都與數據有關系。信用評級體系既記錄了誠信與失信行為的內容、頻率,更給每個社會主體打出了分數,評出了等級。從一個較為科學、直觀的層面上呈現了社會主體的誠信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