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虛掛應收保費、虛開中介發票、虛假理賠等方式套取費用多是利用保險中介來完成。而中介公司數量多規模小,不利于監管。
“不走過場,不留死角”是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對保險中介業務清理的要求。
其實,保監會對良莠不齊的保險中介市場的清理整頓工作從未間斷過。《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在2013年初得到修訂,目的就是提升中介公司的門檻,將設立保險專業代理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提高到5000萬元。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開啟的新一輪保險中介整頓正在緊張地進行,各個保險中介公司要向保監會提供其財務狀況、機構發展、人員隊伍、經營制度建設、風險隱患等情況。
中介與險企的貓膩
公開數據顯示,全國共有保險兼業代理機構(銀郵等網點渠道)20余萬家,專業中介機構2500多家,個人代理人超過300萬名,2013年中介渠道保費占全國總保費的比例達80%。
在保險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整頓背景。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主管金融的時期,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上海陪同調研,王岐山問道:“保險業有多少家中介公司?”項俊波的回答是“兼業代理機構20多萬,專業中介機構2500多家”。
銀行出身的王岐山聽到這個數字略顯震驚。銀行的總資產是保險的幾十倍,也沒這么多機構,目前企業強調“大而強”,保險卻變成了“小而全”,中介機構多了,顯然不利于監管。
事實上,保險中介市場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多種違法違規問題以及嚴重的風險累積。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指出的違規行為包括:以手續費返還搶客戶、搶業務,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有的保險中介出于短期利益追求,與保險公司合謀非法套取資金;一些保險中介銷售誤導,嚴重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利益,引發了退保等群體性事件;有的保險中介非法銷售非保險理財產品,甚至涉嫌非法集資,增加了風險隱患。
一位擁有保險從業經歷近20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保險公司最為常見的違規行為就是非法套取費用,保險公司通過將直銷業務虛掛中介渠道、編制虛假營銷人力、虛列業務及管理費等方式套取費用。其中,虛掛應收保費、虛開中介發票、虛假理賠等方式套取費用多是利用保險中介來完成的。而中介公司數量繁多,規模偏小,不利于監管,這些違規行為往往被掩埋。”
記者了解到,2013年揭露的上海泛鑫案就是保險中介違規的典型案例,該公司的董事長陳怡將“期繳變躉繳”成功上演了一出以新錢還舊錢的騙局。
保險中介將保險公司原本的期繳產品變成一次性付完本金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保險中介面向保險公司時是分期繳納保費,而客戶在面對保險中介的時候卻又變成了躉繳,即一次性繳費。
一端是向消費者違規出售承諾回報的理財產品,并對代理人員許以高點數激勵,保持業務迅速擴張。另一端則向保險公司“定購”保險產品,并收取高出同業水平的銷售代理傭金。
某財險公司的高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為了斬斷保險公司與中介機構之間的暗箱操作,保監會正在向中介機構以及財險公司雙方獲取數據,通過對數據的比對徹查這之中的違規操作。”
提倡產銷分離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監管層出臺過很多政策希望能夠引導銀行、4S店和其他兼業保險銷售代理機構成立專業代理公司,引導保險公司設立專業銷售公司,鼓勵保險中介的兼并重組,成立大型保險中介集團等,逐步實現營銷員渠道的分化和轉型,從而實現保險行業真正的‘產銷分離’。”
“但據我掌握的信息,保監會想推動產銷分離,但卻始終未能下定決心。其實,實施產銷分離對保險龍頭企業的影響最大。因為他們必須打破現有銷售隊伍的利益格局,要重新設計分配機制,這樣運營成本就大大增加。”上述人士補充道。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春夏交替之際,國壽、平安等保險公司及部分中介公司曾前往海外學習“產銷分離”模式,借鑒國外專業化銷售服務公司的模式,但項俊波也表示:當時的學習并不是讓各家險企照搬國外模式,但要引發產銷分離的思考。
據悉,此前由人保壽險和美國國際集團(AIG)共同創建的全中介機構(中美國際保險銷售服務公司)對產銷分離有過探索。中美國際總裁祝水明告訴記者:“跟消費者大量接觸避免不了銷售上的爭端,產銷分離是保險公司和銷售公司之間的防火墻”。
中美國際有七家產品合作商為中美國際提供140余款財產保險與人壽保險產品。祝水明強調:“公司主要銷售基礎保障類產品,并且均為繳費年期在10年以上的保險產品。”
記者得知,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代理公司選擇產品合作方最看重的是手續費,但產銷分離制是否以高手續費為競爭手段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