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億人參與的“網購狂歡”以350億元落幕,“新經濟”的活力毋庸置疑。值得關注的是,傳統商業時代難以一一記錄的購買、運輸行為,甚至需求預測,通過網絡技術都輕松抓取、勾勒。“雙11”的勁爆數據透露諸多信息需要解讀。
有觀點認為,電商造節只是將線下銷售額搬至線上,但事實并非如此。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中國消費者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方式和心理圖譜浮出水面。
——“像買衣服一樣上網理財”漸漸成為習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最短時間銷售額破億元的,不是家電,也不是女裝,而是首次參加“雙11”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開賣僅10分鐘,淘寶理財“雙11”產品國華人壽華瑞2號成交金額1億元。今年以來大熱的互聯網金融,在“雙11”舞臺上表現搶眼。“雙11”網購狂歡時間過半,有8家店鋪進入“億元俱樂部”,而剛剛獲準在網上發售的金融產品中就有3家互聯網金融店鋪銷售過億元,超越服裝、電子產品成為電商“新寵”。
——服裝仍是網購主力軍。“雙11”賣出了約50億元的服裝,女裝銷量是男裝的6倍,行業規模與格局也可以管窺一二。
——狂歡盛宴影響蔓延至海外。
首次開啟的“雙11”網購海外專場上,港澳臺及海外的總交易金額約2.2億元人民幣,國際轉運平臺處理5.4萬筆訂單。其中,臺灣地區的成交金額同比上升189%,新加坡加馬來西亞增長率為215%。“國際版淘寶”為中國低迷的外貿出口打開另一種思路。
在電商行業流傳的一個分析是,數據不等于數字,它不僅僅是每個月有多少訂單、多少商品或二維碼。假如你是在線下開實體店,你可以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逛過你的店,但卻很難知道這些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他們會不會再來,而在電商世界里,數據分析甚至可以告訴你,他會不會再來、為什么沒有來。
“我們更關注數字背后的東西,通過數字我們怎么樣去真正的理解市場的力量。”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云在11日傍晚的媒體見面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