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云時代、大數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闖入大眾生活時,這些隱形金礦帶來了新一輪商機,引發的巨大變革不亞于一次工業革命。用戶瀏覽過什么產品,網上購買過什么東西,都留下了一連串的“數據腳印”,這些“數據腳印”成為精準營銷的決策依據。
按理說,這樣直達消費者的方式,在一些地方已經得到了嫻熟的應用,并達到了貌似皆大歡喜的雙贏結果。但遺憾的是,雖然商家打著更懂客戶、為客戶提供“購買解決方案”的旗號進行營銷時,本應該帶給消費者的驚喜,如今已經變成了“驚嚇”!
在淘寶上偶爾瀏覽一次桌椅,打開新浪微博,側邊的商品推廣就變成了鋪天蓋地的桌椅推銷。網上看個中國好聲音,凌晨5點就收到冒充浙江衛視的中獎信息……這已經是消費者面臨的一種常態,只要在網上留下一點數據腳印,各種商品推銷如影隨形而來。就像進入超市去購買日化用品,眼光只要在某個品牌稍微多停留一會,身邊迅速就會一群促銷阿姨,給你推薦某個產品,而且是走到哪跟到哪,不把人嚇跑決不罷休。
不過,促銷阿姨只是在你路過柜臺時騷擾你一下,如今的“大數據營銷”,卻是有著一雙老大哥的眼睛,每時每刻窺探著你的一舉一動。在PC終端時代,或許老大哥只能偷窺你的上網蹤跡,在你訂閱了某項網上服務時,順便發些促銷郵件。而此刻的老大哥,已經可以窺探你的一舉一動,吃什么飯,見什么人,在哪里happy,在何處度假……隨后鋪天蓋地而來的是,飯店推銷、商鋪推銷、白酒推銷、旅游信息推銷……時刻被監控的感覺讓消費者如坐針氈,有時候甚至備感恐怖。曾經被房產中介、醫院、銀行等機構販賣各種個人信息隱私的感覺再次襲來。在沒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各種手段獲取信息的大數據的營銷,已經變成對個人隱私的營銷。
酒店泄露開房資料,數十萬保單信息被泄露,快遞單送達當天被賣掉,這些觸目驚心的新聞無一不最終指向了挖掘消費數據下的瘋狂商業逐利行為,而這些也凸顯出了視消費者權益如兒戲的商業觀。缺乏對消費者的個人尊重,缺乏對消費者最基本權益的關注,無論是傳統營銷,還是大數據營銷,注定很難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