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Siri在2011年伴生iphone4s進入到大眾視野引起轟動,已時隔7年。而人工智能也順應時代,發展到了新的高度。
2017年5月,代號為AlphaGo的圍棋人工智能機器人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與中國棋手柯潔九段角逐3場,最終以3:0贏了當時世界圍棋排名第一位的小將柯潔。屆時,人工智能搜索量一路攀高,人工智能再次剝奪了大眾的眼球。同年12月,人工智能入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瘋狂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泡沫
據月初的一份報道稱,據工信部中國信通院副所長張雪麗介紹,截止至2018年9月,全球共有人工智能企業5159家,中國以1122家(不含港澳臺)位居第二;北京則以445家的總數,成為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多的城市。2018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融資規模達到435億美元,中國的規模達到317億美元,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三以上。
簡單幾排數據,卻足以窺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的瘋狂。
其實在阿爾法狗事件之前,就有過不少國內專家紛紛跳出來點提到人工智能。更有些夸張的說法稱未來十年后,世界將有90%的崗位被人工智能代替,且這些崗位將涉及翻譯、保安、司機、新聞等等多個行業。而各方面數據與報道顯示,人工智能確實也將大量的被運用在諸如醫學、安保等越來越多的領域。
一群專家的預言加上諸如阿爾法狗一類的事件給大眾帶來的震撼,側面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融資涌向了人工智能領域。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公開的融資案例就已經超過150起,其中不乏寒武紀(A輪1億美元)、曠視科技(C輪4.6億美元)、商湯科技(B輪4.1億美元+阿里15億元投資)這樣動輒上億美元的大手筆,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就在一片看好聲中莫名其妙卻又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吸金大戶。
一個眾人皆知的道理:技術的革新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而目前想要再有真正革命性的技術,只有幾大發展方向,一是能源技術、二是空間技術、三便是人工智能。而在三者中,空間技術進展緩慢、能源技術限制太多。綜合考慮下,人工智能是當前最可能突破的領域,并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即與19世紀的蒸汽機、21世紀的通信技術達到同樣的高度。如今經濟環境下,各行各業都趨于穩定。想要再有成績,新興的人工智能領域肯定是破局的不二之選。
公眾關注度越來越高,開發資金也多了起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自然速度就上去了。至此,我們開始認識到這個事實:中國人工智能大勢已成。
中國靠全球1/5的企業獲得了3/4的融資,即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中,每4塊錢就會有3塊流入中國,足以可見投資者對于中國AI領域的期待與展望。
人工智能概念股一番欣欣向榮,國家政策也加大力度扶持。
在本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中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通過開展人工智能揭榜工作,征集一大批人工智能界的人才來做“領頭羊”,按照 “揭榜掛帥”的工作機制,突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短板瓶頸,樹立領域標桿企業,培育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加快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創新發展。同時還確定了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裝備等具體的重點任務方向。
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極大程度的填補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空缺、保障了企業的資源的傾斜,保障了研發平臺等,對人工智能發展有極大促進作用。同時,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也表明了政府對于發展人工智能的決心和對國家未來一部分的規劃方向。
大量的資金、高昂的業界薪水,勢頭正好的股票、良好的政府補貼,等等因素交織一起,促使越來越多的人瘋狂投身人工智能領域。可以說,一群瘋狂的中國人成就了中國人工智能如今的世界領先地位。
也是得益于大量市場看好,人工智能概念股板塊表現良好。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11月份以來,人工智能板塊的整體漲幅達到10.06%,板塊中共有100只個股期間累計實現上漲,占比超過九成。其中,康力電梯(49.42%)、華西股份(47.83%)、佳都科技(33.49%)、神思電子(32.19%)等4 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均達到30%以上,拓維信息(29.21%)、中興通訊(28.35%)、金證股份(27.42%)、金自天正(25.40%)等在內的19只個股期間也均累計上漲超過20%。此外,還有不少個股漲幅也超過10%。
十大AI領軍人物中國僅1人上榜
但是,細心者也能發現不少有趣現象。
從最新公布的全球最受關注的十大AI領軍人物榜單來看,上榜的十人中,除去美籍華人黃仁勛,中國內地只有李彥宏一人上榜。
在對李彥宏的點評中提到,李彥宏是中國唯一擁有全套AI技術和產業能力的CEO,言下之意,泱泱大國,除李彥宏之外,再無第二人。而李彥宏和他的百度早在2012年便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涉足,眼光頗遠的他能有如今的地位可以說是理所應當。但此時再來回想那巨額的融資,是AI技術真的有那么難嗎,過百億的融資也不夠打造一個百度第二?
再看,據億歐智庫《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累計獲得超過500億人民幣融資,但其中商業落地前100強公司累計產生收入卻不足100億人民幣。在整個產業鏈中,90%以上的AI企業依然處在虧損階段,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兩億。
那么,數以百億的融資,干嘛去了?最后又融出來個什么結果?
其實,目前國內的AI市場融資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偽人工智能騙融資的現象。即有不少的企業打著人工智能的旗號來騙取融資,他們在自己的產品設計上加上一些諸如電子、電器、運算等關鍵詞,然后對外宣稱是人工智能。而他們的產品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信號發射器。大量的資金被花在了毫無意義的地方,不少人渾水摸魚從中得利,而這樣的問題在目前人工智能都沒有一個很明確定義的時代自然也難以追究。
阿里巴巴的前CEO衛哲說:目前人工智能的泡沫巨大無比,媒體吹捧,市場過熱。市面上很多公司號稱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但有九成的人工智能公司都是“偽人工智能”。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方面,眾多企業沒有盈利的原因還有很大成分是在研究方向上存在的問題。比如一味的追求模仿,可是又不能做到全盤相似,甚至有些企業在做到所謂的“完全擬人化”之后,卻不能找到產品本身的商業價值。畢竟,現時代,人力成本大多時候都低于人工智能的成本。
但至少從某些上來看,中國是有所表現的。據荷蘭愛思唯爾出版集團的報告顯示,過去20年中,中國的研究人員發表了大約13.4萬篇關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論文。美國發表的論文僅10.6萬篇。雖然實際的運用不太行,但是在理論方面,中國總歸是能做到遙遙領先。
今年5月份牛津大學發布了一份題為《解密中國AI夢》的報告,報告通過硬件、數據、算法和商業四個方面分別進行評分,將中國和美國的AI實力做了評估對比。
硬件方面,在半導體上,中國以全世界4%的份額對上美國的50%。在芯片上,中國獲得FPGA廠商融資額的7.6%,而美國是42.4%;數據方面,中國以全球的20%力壓美國的5%;算法上,中國的人才數量和學者發表的成果數量也僅分別達到美國的一半;商業化上,考慮公司數量、獲得融資額等,中國得分也約只達到了美國的60%。
這項報告的結果是中國綜合得分17.1,美國得分32.5。即報告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實力僅達到美國的一半。顯然,這樣的結果對于獲得世界四分之三融資的中國企業而言自然難以拿得出手,或許現在的中國企業還能用起步較晚來作為借口,但并不算快的進步速度也必然會讓投資者警惕這樣的現狀。
結語
曾在IBM研究院和沃森團隊工作了15年的Michelle Zhou把人工智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識別智能,更強大的計算機和更強大的算法,可以從大量文本中識別模式和主題;第二個階段是認知智能機器超越模式識別,能夠從數據中做出推論;第三個階段是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行動。
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也僅能達到上述的第一階段或者第二階段初期,離人工智能成為真正擁有“自我意識的生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而投資者也開始逐漸意識到了未來沒有預期的那么美好,人們對人工智能的熱情已經開始逐漸回到冷靜期。雖然市場越來越大,但是所見到的收益卻是微乎其微的。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上的問題也不會輕易地得到解決。即大的戰略方向不做出改變,中國始終還是一個只能出產論文的死書生。不過,中國也擁有一些獨特優勢。如中國是世界上數據量最豐富的市場,中國注重產業與技術的應用結合等特點,也會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帶來不少便利。
人工智能的未來還很長,中國到底能不能在金錢的沐浴下突然爆發,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