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教授是在當日閉幕的第四屆現象學教育學國際會議期間提出上述見解的。
孫周興認為,作為教育根本問題的“學”曾是一個歷史性的現象,如今在人工智能時代正面臨著深刻的轉換。未來之“學”面臨的根本問題在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將大幅度削減人類的學習內容,改變人類學習方式。那么,未來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未來之“學”如何在自然之學與技術之學之間找到一種可能的平衡?
他強調,與機器和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有奇思妙想的能力與大尺度的未來規劃的能力??蓴祿?、算法化、形式化的技術之學,或因其隨時可被人工智能取代,或因其可內置于人,在未來之“學”中所占比例可能會下降。而創造性的、體驗性的自然之學,在未來之“學”中則將日益重要。由此可以認為,人類的未來之“學”應是藝術地學、哲學地學。所謂藝術地學,就是創造性地學,藝術教育就是個性教育、創意教育;所謂哲學地學,就是學習大尺度地、高度想象地考慮問題。
第四屆現象學教育學國際學術會議于10月11日至12日在國內現象學教育學重鎮首都師范大學舉行,來自中國、荷蘭、德國、英國、美國的現象學與教育學領域知名學者和國內10余所院校學者,圍繞“現象學教育學的時代際遇:自識與反思”的主題,重新審視現象學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及其對教育領域的影響。與會學者認為在當下教育改革日趨深入的時代,教育理論研究者必須善于從現象學等當代哲學理論中汲取學術滋養,夯實教育的基礎理論,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事件蘊含的教育學意義的敏感與關注,從而為教育改革提供科學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