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在積極健康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69億元,同比增長40%,2016年達到96億元,此后在技術和應用的驅動下,繼續快速發展,同比增速超過40%,到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并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增長超過1000億元。中國人工智能行業規模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產業將長期受到政策扶持,社會資本有望加速涌入人工智能產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要讓人工智能產生真正有效的行業效果,還需要與實體經濟的各個產業深度融合,助力傳統產業加快升級,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制造業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極具潛力的領域。有業內人士表示,產業化、應用化是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據普華永道發布的報告,到2030年,因人工智能的推動,全球將新增15.7萬億美元的GDP,中國將占7萬億美元;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推動勞動生產力提升27%,拉動制造業的GDP高達27萬億美元。
雖然人工智能屬于前沿科技領域,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需的技術架構、人才儲備、實施路徑、產業生態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發展瓶頸。要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最終解決實際應用問題,還有諸多場景有待探索。
針對此種現狀,據悉,我國將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體系,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制定出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指導意見。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個省份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政策。此外,天津、上海、貴州等地還提出,要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如明確提出,2018年前完成投資5億元以上,將出臺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產業發展。
中央層面對人工智能發展高度重視,已陸續出臺一系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隨著各地更為具體的措施亮相,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政策體系已基本成型,并正在形成良好的央地聯動效應。這不僅有助于中央層面的人工智能產業政策快速落地,還能促進產業加速應用,更快和汽車、醫療、物流、制造業等關鍵產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