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將電子健康記錄數據提供給深度學習模型,將可以大大提高預測臨床實驗中病患未來結果的準確性。這依靠正是谷歌(Google)參與開發的人工智能技術。
通過兩家美國醫院數據所進行的試驗,研究人員已證明這些算法可以預測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出院時間,更神奇的是,它還能夠預測病人的死亡時間。
當然,項目中的神經網絡需要參考大量的數據,比如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史等信息,以進行預測。
在最新的算法中,系統將每個病人的信息記錄排列成一個時間軸,這能夠幫助深度學習模型確定未來的結果,包括死亡時間。
神經網絡攝入的數據甚至包括手寫筆記、評論和舊圖表上的隨手記錄等等。當然,所有這些計算都是在超短的時間內完成。
面對這些預測結果,醫生和患者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除了擔心不可避免的情況之外,我們還能憑借這些信息做些什么?無疑,醫院可以尋找新的方法來優先考慮對患者的護理,調整治療計劃,并在醫療緊急情況發生前做好準備。
另外,這還可以減輕醫務工作者的壓力。他們不再需要對數據矜夸標準化處理,以便轉換為清晰的格式。
然而很多人可能知道,大多數醫療數據庫都是獨立存在的,分布在各種醫療系統和政府機構中。
如果將這些數據集中,比如由谷歌牽頭,將私有企業和公共醫療系統中海量的患者健康數據匯集到一起,那么他們將有可能發展起健康產業,并成為醫療行業的壟斷者。
不過,谷歌參與的醫學研究部門DeepMind Health曾在2017年在未經同意下收集患者數據,從而違反了英國法律而被指控。
醫療專業人士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對醫學的影響,其中的個人隱私和透明度等倫理問題都需要人們謹慎思考和對待。
顯然,掌握到人們什么時間會死亡這樣的信息,對于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心理壓力。我們需要保證的是病人能夠真正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而受益,而非技術公司從中漁利。作為你,能否接受這樣的預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