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的突然與直接,把所有光伏人,乃至新能源人從2018SNEC的狂歡與憧憬中拉至谷底,猶如銀河里的星辰跌落地面,一時間無所適從,卻又深深地感覺到忽近又忽遠的光亮。
政策變革直接波及30萬個體戶用光伏經銷商
通知的明文要求已被多方詳細解讀,筆者不在此做贅述。就這次政策令驟下來說,無疑將正在前進中的光伏行業推向風口浪尖,誰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或是在這場巨浪中挺過來的、或是商業眼光與眾不同的,還是個未知數。
雖然從4月24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李創軍副司長已提出今年分布式光伏的規模擬定為10GW,行業也注意到了光伏政策即將發生重大變化。但是通知的突然下達并要求馬上執行,任何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留給行業。許多項目都是按國家能源局以前發布的文件要求在建設,突然沒了指標、沒了補貼,項目是否干下去?損失誰承擔?尤其分布式光伏更是牽涉到全國各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中國的改革從來有多目標治理的特性,就如同很多年前中國高級官員向米爾頓·弗里德曼提問的:“這只老鼠有很多條尾巴,到底應該先剪哪一條?”當年弗里德曼給出的藥方是“一次性全部剪掉,長痛不如短痛”。事后看來,這種“休克式療法”似乎并不符合中國的現實國情,有些尾巴好像是這只老鼠的命根子,比如獨特的國有經濟體系;而更多的尾巴則血脈相連,動一條則波及其余。槽糕的問題是,你甚至不知道波及的是哪幾條,而他又會發生怎樣的狀況。
目前光伏產業面臨的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問題,就是補貼缺口有一千個億。通過直接通過行政手段下調補貼的同時,嚴控指標管理。這樣是可以起到壓縮補貼缺口的作用,但最直接波及的是千百萬個體的戶用光伏從業者、經銷商,當這一批戶用光伏經銷商倒閉以后,存量分布式電站的質保、運維也將會成為棘手的問題,同時將直接使30萬分布式光伏從業者面臨失業甚至更慘烈的狀況。
簡單把近年來重大政策堆砌在一起,你可以看到一個新光伏時代到來的清晰軌跡。如果說,在光伏改革發展的上半場,中國解決了光伏技術水平與大眾意識問題,那么,在下半場的一開始,決策層就試圖從最堅硬的地帶突破,解決補貼欠缺問題。這是一個令人充滿了種種焦慮、動蕩和博弈的開始。雖然政策一出行業協會、聯盟、企業等各方都在積極發聲建言,但似乎難以逆轉。
光伏只是發展進步比較快,實際盤子還很小!
光伏是一個非完全市場化的產業,它受政策的影響非常大,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刺激下,中國的光伏產業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大躍進,全國有600多個城市把光伏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僅浙江省就有光伏企業205家。
近年來,光伏行業的呼聲更高,不僅環保節能,能治霧霾,還能促進就業,拉動內需。630、領跑者、分布式光伏等話題更是讓整個電力行業刮目相看,公開資料甚至看起來很顯眼,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
但光伏行業真的有看起來那么強大嗎?從2017年的對比數據來看:光伏裝機≈1/8火電裝機,據統計,2017年全國全口徑發電設備容量1777.03GW,同比增長7.6%。其中,水電341.19 GW,火電 1106.04 GW,核電 35.82 GW,風電 163.67 GW,太陽能裝機容量130.25GW。也就是說,2017年,光伏發電裝機量只相當于火電裝機的不足1/8,在整個電源結構中占比只有7.3%,甚至低于風電的9.2%,排行最末。
而2016年初,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文要求13個省級部門在2017年之前暫停核準新建燃煤火電項目,并在15個省區暫緩建設尚未開工的燃煤火電項目。這一決定直接使超過183GW火電裝機被暫停,而當時的光伏總裝機大約為44.2GW。被叫停的火電項目就相當于當年度光伏光伏總裝機的4倍還多!
相比于裝機量的漂亮數據,發電量更為直觀,也更為殘酷。2016年我國火電發電量累計46627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71.88%;2017年光伏以7.3%的總裝機比例,全年發電967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1.59%。這又是什么概念呢?2017年,三峽電站機組年發電量976.05億千瓦時。也就是說,整個光伏行業的967億千瓦時發電量比三峽一個集團的發電量還少9.05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