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人都有在公共場合“蹭網”的經歷,去飯店吃個飯,都得先問服務員Wi-Fi密碼。每到一處,掏手機,尋Wi-Fi,樂做“低頭族”。“手機依賴癥”不好,但不是公共免費Wi-Fi的錯。近些年來,公共免費Wi-Fi作為一項惠民工程,已成為很多地方建設“智慧城市”的標配。且不說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Wi-Fi建設已推進了三四年,基本實現主要公共區域Wi-Fi熱點覆蓋和免費開放,就連一些三四線的小城市也興起了政府免費Wi-Fi建設熱潮,不然,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那么,如火如荼的政府免費Wi-Fi建設實施效果如何呢?日前,深圳一媒體的記者實地體驗了醫院、公園等多個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結果發現,公共免費Wi-Fi存在著連不上、不穩定、網速慢、標識不清楚、驗證太麻煩等缺點,引得不少市民吐槽。其實,本應美味可口的政府“免費午餐”不好吃,不是深圳一個城市的尷尬,政府公共免費Wi-Fi不好用,幾乎是一個國內普遍現象。說來都有些可笑,公共免費Wi-Fi建設了,但很多市民卻并不知曉,在很多中,幾乎都有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有政府的免費公共Wi-Fi的情形。惠民工程搞得很多民眾不知曉,這就尷尬了,原因自然是推廣宣傳不到位,一些設立了免費Wi-Fi的場所沒有提示標識,有了標識也不清晰顯眼,更沒有具體連接辦法的指引。
標識不清晰,指引不明確,弄得好像怕人知道似的,無疑背離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本意,而即便有公眾知道了哪些場所有免費Wi-Fi提供,又怎么樣呢?只能說一些場所還好,很多場所的用戶體驗糟糕。如果說一些場所設置的公共免費Wi-Fi登錄驗證麻煩,勉強可以用基于安全性考慮的話,然而,信號不穩定、網速慢就說不過去了。有市民打趣說:“每次用公共Wi-Fi就像是測人品呀。一會兒有網絡,一會兒沒有,還挺鍛煉人耐心的。”當然,說不過去,有關部門還是有一番解釋的,比如,深圳市經信委就稱,是因為“每個AP的覆蓋范圍有限”“市民感覺信號不好的時候,可考慮走動一下,換個方向”,運營商則說“越來越多用戶接入,形成高密度用戶群的區域也越來越多”。
這些回應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問題是,同樣是免費Wi-Fi,為什么商家就可以做得更好呢?不得不說,政府公共免費Wi-Fi用戶體驗差,有技術因素的問題,更多的是管理出現了問題,即重建設輕維護,只滿足有了而不是服務做得更好,所謂政府免費Wi-Fi中看不中用,淪為擺設。與深圳一樣,很多城市的公共免費Wi-Fi建設多采取“政商合作”模式——政府從運營商那里購買服務,運營商負責建設和維護。公共免費Wi-Fi為手機用戶省流量,運營商會有動力把免費Wi-Fi建設得很給力嗎?不能說這種模式一定不好,關鍵是有關部門還要做好公共免費Wi-Fi的監督和考核工作才成。
而說到公共免費Wi-Fi的運營模式,其實還可以換一種思路,就是從“政商合作”模式向“商商合作”模式轉變。就拿深圳公交免費Wi-Fi來說,與政府公益性質的Wi-Fi不同,它嚴格意義上算是一個商業行為,在聯網過程中,用戶會被迫觀看一些廣告,但在信號滿格的Wi-Fi,一鍵上網,信號穩定,網速流暢的便利面前,大多數乘客還是滿意的。而政府也由此減少了財政的投入和維護成本,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