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Over the top)本是籃球運動中的一個詞匯,近來卻在通信行業中火了起來。今年7月19日,微信4.2版新增視頻/語音通話功能,引起業內熱議。諸如Skype、Facetime、Viber、Kik、微信這樣的OTT業務正對電信運營商的語音、短信業務造成威脅。
OTT給電信運營商帶來的沖擊首先體現在運營商的語音業務上。Facetime、Viber等新型應用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推廣開來,用戶可通過3G網絡及Wi-Fi實現語音通話,傳統移動語音業務有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其次,運營商的SMS短信業務也受到類Kik業務的嚴重沖擊。Ovum公司估計,移動運營商因新興的OTT消息類服務而損失139億美元,占2011年短信業務收入的9%。荷蘭最大運營商KPN 公司的例子最為突出,在2011年第一季度,KPN高端用戶發送的短信量同比下降8%,第三季度則同比下降24%;與此同時,該公司2010年8月“Hi”品牌Android用戶中還沒人使用WhatsApp應用,到2011年4月WhatsApp滲透率高達85%。最后,OTT業務的大量使用還容易造成網絡擁堵。由于數據流量增長太快,首批與蘋果公司簽約銷售iPhone 3GS的AT&T在2009年網絡質量明顯下降,引發大量用戶投訴,用戶滿意度一度跌至美國幾大運營商之末。
面對沖擊和挑戰,電信運營商應當如何應對,應當采取怎樣的策略呢?
從國外運營商的經驗看,他們或訴諸監管,或以靈活的資費策略應對,或合作甚至建設自有OTT業務。雖然國內運營商的網絡壓力沒有國外那么大,但未雨綢繆,借鑒一下國外運營商的應對策略是十分有益的。
對電信監管的新考驗
對VoIP及其他OTT業務,國際運營商大多持反對態度。韓國監管機構日前已經批準該國移動運營商可對OTT類應用的使用額外收費,或對其完全限制。此前SK電訊曾聲稱,KakaoTalk之類業務的強勢增長將對其語音、短信收入產生負面影響,造成營收下降,甚至被迫停止網絡投資。截至今年8月第一周,Kakao Talk的用戶總數為5600萬,在韓國手機用戶中的滲透率超過80%,每天的短信發送數量達到30億條(7月),與此同時SK電訊的短信業務量大幅下滑。
在國內,VoIP類業務曾一度處于灰色地帶。2009年已有3000萬用戶的UUCALL被監管部門強制叫停,成為限制VoIP業務發展的標志性事件。近來,新版微信增加語音/視頻通話功能引發新的爭議。未來,此類業務應如何規范,對全球電信監管政策都是新的考驗。
采取靈活的資費策略
在OTT業務的沖擊下,運營商最普遍的做法是調整自己的資費政策,采取更靈活的資費策略,如:增加套餐內語音、短信含量,降低OTT業務吸引力。荷蘭KPN公司針對不同用戶的語音、短信、數據需求情況提供綜合套餐,選擇數據套餐的用戶也可以毫無顧慮地使用語音、短信。中國電信389元及以上檔次套餐、中國聯通386元及以上檔次套餐都包含上千分鐘語音,這類用戶使用OTT類語音的動力大大降低。
停止不限量套餐,對重度流量用戶施加限制。美國幾大運營商紛紛取消不限量數據套餐,AT&T于2010年6月就取消了新用戶30美元的不限量套餐,今年年初全面叫停該套餐;T-mobile美國公司自去年4月對數據流量超過一定額度的用戶上網速率進行限制;Verizon自去年7月停止向新入網用戶提供29.99美元的不限量數據套餐,以分檔包月套餐替代。
調高數據流量包月資費。在荷蘭,三大運營商幾乎同時調高移動流量資費,T-Mobile荷蘭公司的用戶自去年8月15日起必須在包月費用之外另行付費才能繼續使用不限量數據套餐;當地最大運營商KPN自去年9月5日開始上調數據流量價格;沃達豐荷蘭公司也下調了數據業務補貼。
直接對VoIP業務額外收費。瑞典運營商對使用VoIP業務的用戶收取6歐元額外費用;VodafoneUK 公司只允許月套餐價格高于40 英鎊的用戶免費使用VoIP,其他用戶需額外支付15歐元才能使用VoIP功能,這樣一來,無論用戶是否使用VoIP業務,運營商的收入都得到了保障。
合作或建設自有OTT服務
與主流運營商不同,弱勢運營商會借助熱門OTT業務擴大自身用戶量。和黃3、Verizon、KDDI都曾與Skype合作來提升服務能力,和黃3甚至專門推出Skype手機,方便用戶使用Skype業務。T-mobile美國公司近日重新推出不限量4G套餐,也是打算借數據業務來爭奪用戶。
一些運營商則自己提供OTT類業務。Telefonica于2009年收購了Jajah 公司來提供便宜的基于IP的國際長途業務,旗下的O2英國公司去年還在測試“O2 Connect”服務,用戶可通過智能手機在Wi-Fi網絡下撥打免費的VoIP電話。
在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推過相關產品,中國移動的飛信和飛聊、中國電信的天翼live和翼聊、中國聯通的沃友等,但更多是出于戰略占位的考慮,且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在產品迭代、運營、用戶數量等層面都與QQ、微信有不小的差距。
打造智能管道,做好流量經營
從目前國內的市場形勢分析,一方面網絡利用率低,網絡壓力沒國外那么大,另一方面自身缺乏有效的數據業務來拉動流量,再者OTT類業務對穩定ARPU有正面作用,因此國內運營商制衡OTT提供商的動力不足。在這種背景下,國內運營商需要重點考慮如何打造智能管道、做好流量經營。
智能管道是流量經營的基礎,積極開展流量管控試驗,部署流量分析優化系統是國內運營商的當務之急。在流量經營方面,目前國內運營商多半以粗放的提升流量規模為目標,單純地鼓勵用戶大量使用數據流量。長遠來說,需要通過精細化手段提升單位流量價值,基于用戶等級或業務價值,動態配置流量資源,形成差異化服務。目前可以做的一點是,通過資費政策,引導用戶更多地使用運營商自有業務,如中國聯通“沃派”套餐中包含定向流量就屬于此類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