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WhatsApp、Line、微信為代表的OTT 通信應用令全球電信運營商頭疼。這些構建在電信基礎服務之上,又不需求網絡運營商額外支持,同時還對運營商傳統短信、話音業務帶來巨大壓力的OTT業務,正越來越普及,全球運營商均在積極思考相應對策。
近日,廣東聯通、電信開啟了國內運營商與OTT合作的破冰之旅,并選擇定向流量包合作模式。該模式為近年運營商較為常用的合作選擇,盡管成效有待時間檢驗,但已為運營商與OTT服務提供商展開更深層次合作提供了基礎。與此同時,對于國內運營商和OTT企業而言,其共同目標都是要在未來的應用和業務體驗上得到增強,在這其中,提升QoE能力不僅是產業界合作共贏的關鍵,同時也有利于運營商探索新型的商業模式。
與OTT合作大勢所趨
OTT業務對電信運營商資源的占用以及對傳統業務的侵蝕,使得全球運營商開始在競爭與合作中尋求破局之道。縱觀全球,不乏西班牙電信的TU Me等運營商自推OTT應用正面競爭的例子,但在當前業界環境及發展趨勢下,在通信學會調研咨詢部主任時光看來,運營商和OTT合作才是未來雙方共贏的必由之路。特別是在國內,無論電信還是互聯網(OTT業務實際就是互聯網業務),雙方均有明確的合作意愿,同時在新業務形態快速誕生的時下,“如‘滴滴打車’等新類型服務讓司機與乘客直接產生聯系,從商業角度看,這就要求運營商與互聯網積極合作以迎接未來新業務形態對傳統業務的挑戰。”
目前,在OTT業務特別是流行的OTT IM應用對傳統短彩信業務的沖擊下,運營商一方面調整原有的短彩信資費策略,一方面思考與OTT服務提供商的關系,而定向流量包的方式是近來運營商討論和實踐較多的一種與OTT的合作方式。國際上部分運營商通過在自己的數據服務計劃中捆綁OTT服務,增強自身數據業務及終端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力,促進其市場銷售,如Verizon Wireless自2010年起就與Skype開展合作,其智能手機用戶可以與其他Skype用戶進行不限量的Skype-to-Skype的通話、收發即時消息,并保持連接狀態。本次國內廣東聯通和廣東電信與微信的合作同樣選擇定向流量包形式。
“在處理與互聯網公司的關系時,電信運營商應充分發揮網絡能力,選擇對網絡質量有較高要求的互聯網業務進行流量經營嘗試。從長遠看,視頻業務的興起和多屏互動需求的發展,將有利于運營商開發新的商業模式,更有效的經營網絡能力。”Strategy Analytics的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表示。同時,楊光還建議運營商可以與OTT服務提供商建立更為深入的合作關系,如針向特定OTT業務開放網絡能力、提供高水平的QoS或QoE保障等。“基于這些合作關系,運營商有機會探索新型的商業模式,尋求與OTT服務提供商的共贏之道。”
“免費”并不意味著“免責”
在運營商與OTT合作上,無論是運營商提供網絡資源,互聯網企業運營業務,或是雙方共同推出新業務,OTT業務作為一項目前為免費的業務,提供給用戶的服務質量及他們的權益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雖然消費者對免費和收費業務有著不同的體驗期待,但隨著OTT業務對傳統電話、短信通信業務的替代性增強,甚至當下的OTT業務成為未來的基礎服務時,“免費并不等同于運營商的免責!”時光表示。
對于傳統的互聯網業務,由于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用戶體驗與底層通信網絡性能的關系并不是非常直接和明顯。即使是實時性要求較高的語音交互類應用如Skype,其所需帶寬較小,通過高效的信源編碼,也使其對網絡性能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然而這一現象將隨著流媒體業務的興起而得以改變。楊光介紹,流媒體業務所需帶寬較大,而其流暢的用戶體驗,也將依賴于網絡的QoS保障,所以,目前已有部分國際領先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由互聯網公司向運營商付費或進行收入分成,換取電信運營商為其視頻或音樂流媒體服務提供QoS保障。
典型的案例如Orange已經先后和在線音樂服務商Deezer以及視頻服務商Zatoo簽訂了合作協議,德國電信、Vodafone等也都有類似的動作。“在進入LTE時代之后,由于LTE網絡能力更強,與音視頻內容服務商合作,提供優質的捆綁業務也成為國際領先運營商LTE業務的新趨勢。”楊光表示。
另外,業內專家認為,國內運營商和OTT企業的共同目標都是要在未來的應用和業務體驗上得到增強,但是目前這兩方面并沒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和體系架構,實現合作共贏需要跨行業跨產業協同發展,建立“互信”機制,在安全上盡快實現互聯網加密算法技術與運營商標準化體系的對接。可控可管理的安全體系架構始終是用戶放心使用業務的保障,增強QoE能力是產業界合作共贏的基礎。
從QoS到QoE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運營商也開始意識到QoE在雙方合作探討以及新商業模式開發中的重要性。提及QoE也難以忽視QoS,過去通信業務強調的僅僅QoS,但用戶真正關心的卻不是QoS,而是QoE,因此QoE成了新的生命線。
從用戶角度看,目前消費者對OTT業務的要求依然是安全、良好的用戶體驗。特別是在新OTT業務逐步成為剛需的情況下,時光指出,在用戶體驗側,信息安全如個人信息安全高度將快速上升。而QoE和安全架構緊密相連,因此目前對QoE的提升,可以聚焦到構建安全的體系架構上。從運營商角度來看,也需要從QoS轉向QoE,因為單純QoS對運營商來說付出太多,代價太高,收到的效果并不成正比。當運營商關注的點從QoS轉到QoE,直接以用戶為導向,可以以最優的成本獲得最好的效果。
“強調QoE保障的根本出發點在于,促使運營商將工作重心從以網絡為中心轉向以用戶為中心。”楊光說道,這在技術上需要針對用戶使用的不同類型業務,梳理確定其核心體驗指標,并將其與網絡QoS、KPI等指標進行合理映射,針對不同業務特定制定相應的優化策略。但更重要的是工作思路、流程和相應的組織結構的調整,如應加強業務產品開發、網絡運維、市場前端等部門間的聯系,改變過去條塊分割的組織結構,創造以客戶體驗為中心,以產品和業務創新為目標的新型組織架構和工作流程,才能真正的、全方位的提升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