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對于緬甸人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緬甸政府以搖號方式向民眾發售SIM卡,每張定價1500緬幣(約合2美金),這個價格差不多為原來的百分之一。此次SIM卡由緬甸郵政電信通過公共抽號方式發售,首次發售35萬張,計劃以后每月都增加發售。這是緬甸首次投放廉價手機號,標志著緬甸電信業開放邁出重要的一步。
在這之前,普通緬甸人根本用不上手機。哪怕是經常游歷世界各國的商人,初次踏入緬甸也要回到沒有手機的時代,在這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擁有手機仍然是富人的象征。
重回沒有手機時代
李瑞2012年被派到緬甸仰光一家華文學校當外派教師,對于緬甸的通訊不便,她深有體會。整整一年,她過上了沒有手機的日子。
緬甸手機普及率低,并非手機本身有多貴,貴的是手機卡。一位華人老師告訴李瑞,4年前購買手機卡花了2000美元,后來也要400美元左右。這對于緬甸人來說,確實是不菲的價格。
走在仰光的大街小巷,會看到不少電話亭,每分鐘大概500緬幣,但這種電話僅能在緬甸境內通話。李瑞和她的同伴剛來仰光的一個月不知道怎么跟國內的家人聯系。經學校的本地老師介紹,發現網絡電話可以比較方便地撥通國際長途,每分鐘也只要500緬幣,店鋪10平方米的空間里擺了近十臺電腦,但是生意興隆,不管什么時候去,總會擠滿各種膚色的外國人撥通不同國家的電話,說著各種語言。李瑞每隔四五天,便花上2000左右緬幣與家人通話。不過,網絡電話受網速干擾很嚴重,網速不好時,這家電話亭就不營業。而在網絡狀況不太好的緬甸,這是經常發生的。“網速好的時候,QQ企鵝也要爬上20分鐘才能登上。”李瑞這樣形容緬甸的網速。
盡管如此,李瑞也覺得自己很幸福了,因為和她一同被派到緬甸的同伴有一部分被分到緬甸東枝等地,這些地方根本沒有網絡電話,在緬甸的近一年時間,幾乎沒有和家人通過電話。
中國移動參與競投
緬甸政府計劃將當地電信牌照數量從2張增加到4張,鼓勵和支持在全國廣泛部署移動通信網絡,大規模推行移動業務,全面提升網絡質量和服務質量,加速緬甸社會經濟發展。業內人士稱,緬甸通訊郵電部2011年公布了一項“五年通訊發展計劃”,宣稱將在5年內增加3000萬部GSM制式手機。換言之,平均每兩人將擁有一部手機。
緬甸還計劃擁有自己的通訊衛星,以提高通訊能力,促進信息產業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單靠緬甸自身力量是不夠的,為此,緬甸政府決定通過國際招標的方式引進兩家運營商,以幫助其在短時間內提升電信產業。緬甸開放電訊市場的舉措吸引了世界各地90多家電訊營運商投標,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已與沃達豐集團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協議組成聯合體,參與緬甸電信牌照競爭。
據悉,緬甸兩個新的電信牌照將授權牌照持有者在15年初始有效期內,在緬甸全國范圍內建造、擁有和經營移動牌照。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表示,目前聯合申請處于初步階段,尚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