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過去30年,深圳集中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未來,深圳有望誕生出新的‘華為中興’”。
昨天,在2012跨國公司中國峰會上,深圳市副市長唐杰如是說。
唐杰說,其實,20年前,華為與中興都是七八個人的小公司。在華為、中興成長的同時,互聯網產業深圳崛起了騰訊,制造領域和新能源制造崛起了比亞迪。
但是,在轉型的今天,深圳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選擇。唐杰表示,“從深圳速度轉向深圳質量,要穩定持續的增長。這個過程中我們把增長的質量放在第一位,意味著應該培養出新一批創新性的公司、創新性的人才和創新性的產業。”
談到這一點,唐杰說了有三個數據。一是深圳研究開發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3.6%,在全國只低于北京。二是深圳的專利技術申請去年已經達到66800項,過去幾年一直占到全國大學企業科研機構的77%,深圳正在變成中國的硅谷和新一代產業創新的中心。第三個數據便是兩個代表性的機構,即華大基因和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這兩個機構瞄準了生物和新材料領域,有望成為新的華為和中興。”
華大基因剛來深圳的時候,也只有七八個人,但是目前已有400人,擁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測配能力。最近,該公司在生命科學領域里已經實現兩個重大突破,一是40天即可測試新生兒畸形率,這一成果已運用到深圳的公共衛生領域。第二便是將基因技術,應用于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移植匹配測試,這一成果將可使白血病患者的死亡概率下降一半。
而光啟研究院是深圳的一個重大的突破。兩年深圳引入該研究院時候,他們還只有兩個年輕人。現在這樣一個超材料團隊已發展到500人,去年申請的專利為1500項,而全球在這個領域一共申請專利是1800項。目前該研究院正在產業化的技術是衛星接收天線,與普通天線不同的是,這是一種平板天線。專家預測,明年這一產品將在國內天線領域占據重大份額,5年后將會引起世界衛星天線領域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