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行業動態 → 正文

從通信圈到互聯網,技術標準走上第三重境界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0-23 19:58:39 本文摘自:鈦媒體

技術標準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有一種說法非常流行,叫做"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不少專家學者視標準為“贏者通吃”的手段,認為誰掌控了技術標準,就等同于掌握了市場競爭主動權。

我理解,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我們那時候離"標準"太遠,只能想象在技術標準領域有話語權的樣子。等我們的科技、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才更清晰準確地理解,標準對產業的價值和貢獻,可能面對的風險,以及需要付出的代價。

第一重境界:遵從標準

技術標準有實際的價值和意義,才會誕生和成長。

首先,技術標準有助于將不同廠商的產品組合在一起。比如螺絲和螺母的尺寸,如果是標準化的尺寸,那么無論是哪一國哪個企業生產出來的,都可以與同規格的配套產品實現對接。

其次,技術標準有助于降低成本。因為符合技術標準的產品可以在不同廠商之間相互替換,因此產品的使用者受益于供應商之間的競爭,誰的價格低質量好就用誰的。

在通信行業,不同運營商之間需要互聯互通,不同設備之間也有互聯的需求,因此技術標準化是必須的,各方必須嚴格執行統一的標準規范才有可能建成通達全球的通信網絡。

這就意味著,任何一家設備制造商都必須遵從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和頒布的技術標準,任何一家運營商也只能遵從國際標準的互聯互通規則。在通信行業,創新首先要基于標準化的網絡和技術,"局域網"或"專用網"的方式很難為大眾接受。

在必須遵從統一技術標準的產業里,往往容易形成后發優勢。因為前期創新的成本比較大,而創新的結果又必須通過標準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后來者省去了試錯的成本和風險,打的是"固定靶",就可以一步到位,迅速追上領先者。

然而,這種跟隨方式在商業上的收益往往不如創新者。一旦形成穩定的技術標準,往往意味著市場開放、競爭者眾多,因此參與者難以獲得豐厚的利潤,大部分情況下只能靠薄利多銷,靠規模帶動發展。

第二重境界:參與標準

當技術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企業往往會參與標準制定工作。這樣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是為創新發展貢獻價值,承擔更多企業責任。

參與新標準制定工作的,往往都是此前得益于產業發展的大佬。對于那些單一企業難以拉動創新的行業來說,在統一的框架下,由企業組成的聯盟方式開展聯合創新,試圖做大產業蛋糕,帶動產業的下一輪發展。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傳統行業,可以將分散在各地的能力聚集在一起,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如果成功則是全行業受益,參與者會收獲行業的認可。

其二,是占據技術制高點,試圖獲取更大的商業利益。

然而各企業之間往往是相互競爭的關系,因此技術標準領域也成為廠商之間的競爭場所。

比如通信領域的標準制定過程主要是這樣的:基于基礎框架,由各家設備制造商提出建議,再通過討論和投票最終確定標準。如果某一家的建議最終被采納,那么往往就擁有先發優勢,而別家還要根據技術標準對產品進行調整。

這就意味著標準的主導方可以獲得更低的成本,以及運用專利布局獲取更多更大的收益。如果能參與制定客戶的企業標準,對招投標規則產生影響,那商業利益就更直接了。

參與標準制定是有一定創新風險的,投入并不一定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有的企業規模小,只能參與少量標準制定工作,運氣不好的話投入沒有產出;有的剛剛參與標準制定的企業,投入的人力和資源為他人做嫁衣,投入和產生的價值遠大于實際的收獲。初期多多少少都會交一些"學費",直到打出了名氣熬出頭,才會獲得和其他玩家同等的待遇。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即便參與了標準制定,甚至做到主導某部分的技術標準,也必須在既定的框架范圍之內。整體的框架是事先定義好的,大部分標準是微創新,這限制了創新的空間,參與者很難對框架進行大范圍調整或者大幅度擴展,產生的價值以及領先的持續時間有限。

第三重境界:引領標準

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讓標準制定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基于底層通信網絡的開放性,互聯網公司可以為全球客戶提供統一的服務,因此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自身并沒有互聯互通的需求,因此也就用不著標準,想做什么直接做就是了。

對于用戶跨企業使用業務的需求,互聯網公司也沒有積極回應——

你想象下微信和阿里旺旺相互發消息,或者把京東和淘寶的商品打成一個營銷包,這樣的場景會發生么?

唯一需要標準的,是互聯網企業與其他IT系統的對接。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技術標準不是討論出來的,要么就是開放的標準協議,要么就是事實標準--誰先做出來,誰就是標準。比如各個銀行的接口協議不同,當互聯網和這些銀行對接的時候,只能適應對方的技術標準;而當互聯網企業自己定義了接口標準之后,與其對接的IT系統就必須遵從互聯網企業的規則。

與傳統行業不同,互聯網企業的標準制定不需要橫向溝通,更不用通過吵架決定誰的標準更好,有需求就定,錯了再改,因此互聯網企業保持著行業領導者的態勢,他做的標準更快捷、更高效。

互聯網的領跑者會獲得更多信息和發展空間,通過不斷的創新以及敏捷的糾錯來引領行業發展和技術標準,越跑越快。這種模式下,跟隨者跟上領先者的腳步都很難,更不要說超越了,因此互聯網領域更容易出現“強者恒強、贏家通吃”的格局。

由此可見,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對于技術標準的理解和使用完全不同。賽道不一樣,玩法不一樣,多年來在技術標準上有雄厚積累的企業,遇到橫空出世的互聯網公司也可能會措手不及。

結語

圍繞技術標準,傳統行業和互聯網企業實際走的是不一樣的路徑,是穩健還是創新,行業不同、企業不同,選擇的手段和路徑也不該千篇一律。

一般在傳統行業掙扎的企業,能從最初的跟隨標準發展到參與標準制定,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因為在傳統行業里,市場格局相對固化,話語權被行業大佬牢牢掌控,能進到圈子里實屬不易,既要承認人家的游戲規則,還要表現出優于常人之處,才可能與行業一起,在平衡中緩慢而穩健的發展。

互聯網行業則恰恰相反,單純創造一套屬于自己的標準在技術上并不難,但創新的風險完全由企業自行承擔。如果沒有人和你一起玩,再牛的產品、再好的技術,無人喝彩的結果只能是鎩羽而歸。所以在實際的商業環境中,互聯網公司的技術標準往往需要和產業生態同步演進,要找到一票志同道合的兄弟們同心協力,才可能獲得成功。

圍繞技術標準,無論是通信圈、IT圈還是互聯網圈,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同時也有更多失敗的情況。而且類似的場景和故事還在重復上演,因為大多數搞技術的都覺得別人的錯是能力不行,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直到最終撞到南墻。

關鍵字:技術標準互聯網通信

本文摘自:鈦媒體

x 從通信圈到互聯網,技術標準走上第三重境界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行業動態 → 正文

從通信圈到互聯網,技術標準走上第三重境界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0-23 19:58:39 本文摘自:鈦媒體

技術標準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有一種說法非常流行,叫做"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不少專家學者視標準為“贏者通吃”的手段,認為誰掌控了技術標準,就等同于掌握了市場競爭主動權。

我理解,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我們那時候離"標準"太遠,只能想象在技術標準領域有話語權的樣子。等我們的科技、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才更清晰準確地理解,標準對產業的價值和貢獻,可能面對的風險,以及需要付出的代價。

第一重境界:遵從標準

技術標準有實際的價值和意義,才會誕生和成長。

首先,技術標準有助于將不同廠商的產品組合在一起。比如螺絲和螺母的尺寸,如果是標準化的尺寸,那么無論是哪一國哪個企業生產出來的,都可以與同規格的配套產品實現對接。

其次,技術標準有助于降低成本。因為符合技術標準的產品可以在不同廠商之間相互替換,因此產品的使用者受益于供應商之間的競爭,誰的價格低質量好就用誰的。

在通信行業,不同運營商之間需要互聯互通,不同設備之間也有互聯的需求,因此技術標準化是必須的,各方必須嚴格執行統一的標準規范才有可能建成通達全球的通信網絡。

這就意味著,任何一家設備制造商都必須遵從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和頒布的技術標準,任何一家運營商也只能遵從國際標準的互聯互通規則。在通信行業,創新首先要基于標準化的網絡和技術,"局域網"或"專用網"的方式很難為大眾接受。

在必須遵從統一技術標準的產業里,往往容易形成后發優勢。因為前期創新的成本比較大,而創新的結果又必須通過標準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后來者省去了試錯的成本和風險,打的是"固定靶",就可以一步到位,迅速追上領先者。

然而,這種跟隨方式在商業上的收益往往不如創新者。一旦形成穩定的技術標準,往往意味著市場開放、競爭者眾多,因此參與者難以獲得豐厚的利潤,大部分情況下只能靠薄利多銷,靠規模帶動發展。

第二重境界:參與標準

當技術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企業往往會參與標準制定工作。這樣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是為創新發展貢獻價值,承擔更多企業責任。

參與新標準制定工作的,往往都是此前得益于產業發展的大佬。對于那些單一企業難以拉動創新的行業來說,在統一的框架下,由企業組成的聯盟方式開展聯合創新,試圖做大產業蛋糕,帶動產業的下一輪發展。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傳統行業,可以將分散在各地的能力聚集在一起,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如果成功則是全行業受益,參與者會收獲行業的認可。

其二,是占據技術制高點,試圖獲取更大的商業利益。

然而各企業之間往往是相互競爭的關系,因此技術標準領域也成為廠商之間的競爭場所。

比如通信領域的標準制定過程主要是這樣的:基于基礎框架,由各家設備制造商提出建議,再通過討論和投票最終確定標準。如果某一家的建議最終被采納,那么往往就擁有先發優勢,而別家還要根據技術標準對產品進行調整。

這就意味著標準的主導方可以獲得更低的成本,以及運用專利布局獲取更多更大的收益。如果能參與制定客戶的企業標準,對招投標規則產生影響,那商業利益就更直接了。

參與標準制定是有一定創新風險的,投入并不一定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有的企業規模小,只能參與少量標準制定工作,運氣不好的話投入沒有產出;有的剛剛參與標準制定的企業,投入的人力和資源為他人做嫁衣,投入和產生的價值遠大于實際的收獲。初期多多少少都會交一些"學費",直到打出了名氣熬出頭,才會獲得和其他玩家同等的待遇。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即便參與了標準制定,甚至做到主導某部分的技術標準,也必須在既定的框架范圍之內。整體的框架是事先定義好的,大部分標準是微創新,這限制了創新的空間,參與者很難對框架進行大范圍調整或者大幅度擴展,產生的價值以及領先的持續時間有限。

第三重境界:引領標準

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讓標準制定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基于底層通信網絡的開放性,互聯網公司可以為全球客戶提供統一的服務,因此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自身并沒有互聯互通的需求,因此也就用不著標準,想做什么直接做就是了。

對于用戶跨企業使用業務的需求,互聯網公司也沒有積極回應——

你想象下微信和阿里旺旺相互發消息,或者把京東和淘寶的商品打成一個營銷包,這樣的場景會發生么?

唯一需要標準的,是互聯網企業與其他IT系統的對接。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技術標準不是討論出來的,要么就是開放的標準協議,要么就是事實標準--誰先做出來,誰就是標準。比如各個銀行的接口協議不同,當互聯網和這些銀行對接的時候,只能適應對方的技術標準;而當互聯網企業自己定義了接口標準之后,與其對接的IT系統就必須遵從互聯網企業的規則。

與傳統行業不同,互聯網企業的標準制定不需要橫向溝通,更不用通過吵架決定誰的標準更好,有需求就定,錯了再改,因此互聯網企業保持著行業領導者的態勢,他做的標準更快捷、更高效。

互聯網的領跑者會獲得更多信息和發展空間,通過不斷的創新以及敏捷的糾錯來引領行業發展和技術標準,越跑越快。這種模式下,跟隨者跟上領先者的腳步都很難,更不要說超越了,因此互聯網領域更容易出現“強者恒強、贏家通吃”的格局。

由此可見,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對于技術標準的理解和使用完全不同。賽道不一樣,玩法不一樣,多年來在技術標準上有雄厚積累的企業,遇到橫空出世的互聯網公司也可能會措手不及。

結語

圍繞技術標準,傳統行業和互聯網企業實際走的是不一樣的路徑,是穩健還是創新,行業不同、企業不同,選擇的手段和路徑也不該千篇一律。

一般在傳統行業掙扎的企業,能從最初的跟隨標準發展到參與標準制定,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因為在傳統行業里,市場格局相對固化,話語權被行業大佬牢牢掌控,能進到圈子里實屬不易,既要承認人家的游戲規則,還要表現出優于常人之處,才可能與行業一起,在平衡中緩慢而穩健的發展。

互聯網行業則恰恰相反,單純創造一套屬于自己的標準在技術上并不難,但創新的風險完全由企業自行承擔。如果沒有人和你一起玩,再牛的產品、再好的技術,無人喝彩的結果只能是鎩羽而歸。所以在實際的商業環境中,互聯網公司的技術標準往往需要和產業生態同步演進,要找到一票志同道合的兄弟們同心協力,才可能獲得成功。

圍繞技術標準,無論是通信圈、IT圈還是互聯網圈,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同時也有更多失敗的情況。而且類似的場景和故事還在重復上演,因為大多數搞技術的都覺得別人的錯是能力不行,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直到最終撞到南墻。

關鍵字:技術標準互聯網通信

本文摘自:鈦媒體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昌图县| 德钦县| 章丘市| 沁阳市| 古浪县| 平顺县| 乌拉特中旗| 五大连池市| 连江县| 资阳市| 潮州市| 怀宁县| 历史| 阳春市| 盘锦市| 泾源县| 东兰县| 泗阳县| 海口市| 蒙自县| 嘉兴市| 封开县| 陇西县| 庆安县| 常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铜梁县| 汕尾市| 阳春市| 无锡市| 股票| 高陵县| 平泉县| 吉木乃县| 特克斯县| 屯留县| 红桥区| 慈溪市| 金乡县|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