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QQ和微信為主的社交網絡對老年、中年、青年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有不同的賦能,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和改變也不同,比如重構了老年人的社會生活、給予青年人更多的話語權空間、緩解了中年人的職場壓力和中年危機。近日,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和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合作發布的《生活在此處——社交網絡與賦能研究報告》,就社交網絡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和改變進行了深入探討,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對中國人的社交網絡使用狀況進行考察和解讀。
“HERE一詞在英文中有此時、此地和此處的意思。事實上,互聯網的在場,并不是一個外在的"在那里"的生活世界,我們切切實實地生活在此處。”報告作者、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田豐說,社交網絡突破了時空限制,讓人隨時隨地彼此連接,已經成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連接、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連接很大程度挑戰了傳統的等級結構。賦能就是在挑戰傳統的等級結構過程中,生活機會與選擇的重構。而互聯網是實現人的社會化、社會參與的重要工具和方式,越來越不可或缺。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社交網絡運營部總經理趙建春則表示,借助于QQ、微信等社交網絡的力量,人們日常聯系的范圍正在擴大,傳統的六度人脈以及鄧巴數都遭遇挑戰,人們的工作、生活與情感的表達與聯系方式急劇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和QQ大數據都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喜歡用QQ社交,90后和00后已經成為QQ的絕對主力軍。這款剛剛慶祝完18周歲生日的社交網絡產品,是中國本土最早的社交網絡產品之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創新,其獨特的功能、新穎的玩法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歡迎。
報告顯示,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老年人,其生活滿意程度明顯較高。在生活滿意度十分制量表中,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高滿意度(8分及以上),約占74.1%,比僅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呈現高滿意度的比例高出15個百分點,也高于不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呈現高滿意度的比例。社交網絡對于改善離婚和喪偶老年人主觀福利的作用明顯。不使用社交網絡的喪偶、離異的老年人更易呈現中度或重度的孤獨狀態,平均比例約占65%以上;而使用社交網絡的喪偶和離異的老年人多呈現輕度孤獨狀態,平均比例在50%以上。社交網絡具有較強的情感賦能作用,促進代際交流增加、家庭關系更加緊密。35.2%的老年人認為在使用微信或QQ等社交網絡之后他們與子女的關系變得更加親近,24.8%的中年人認為他們與父母的關系變得更加親近。
調查發現,社交網絡對中年人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累積具有幫助。45.5%的中年人認為社交網絡對增加職業、教育和生活機會比較有幫助,15.6%的中年人認為很有幫助。中年職場人群通過社交網絡的連接,與同事溝通了感情,緩解了工作過程中的壓力。48.6%的被調查者認為社交網絡對促進與同事的交流、給工作減壓比較有幫助,29.1%的被調查者則認為其很有幫助。
報告認為,半數以上的青年愿意嘗試以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為平臺的職業選擇。青年人在社交網絡相關職業的選擇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微商、公眾號寫手、電子游戲玩家,其分別對應的百分比為30.3%、18.6%、16.8%,可見,以一種虛擬網絡平臺為基礎構建的新型就業模式可能在青年中有一定的市場。
90后和00后是QQ社交網絡的主力,在QQ的各項功能上,90后和00后都超越了最早使用QQ的70后和80后。以QQ空間為例,90后的使用比例為73.5%,00后的使用比例為67.9%,而70后的使用比例為46.8%、80后的使用比例為53.5%。
從家庭關系和構成來看,青年人自然是社交網絡使用的先行者,報告顯示,他們對自己的老年父母呈現出一種“帶路人”效應。這種效應表現在,針對不上網和不使用社交網絡的老年群體,青年人主要起著引領作用;針對上網和使用社交網絡的老年人群體,青年人起著促進的作用。無論父母是否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青年都更傾向于“代理消費”,即幫助父母上網購買所需的商品,青年人的“代理行為”逐漸日常化。父母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家庭中,青年幫助父母“代理”購買商品的比例為71%;父母不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家庭,青年人幫助父母“代理”購買商品的比例為55%。
報告認為,子女的“代理消費”通過促進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福利,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增進了家庭成員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