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將用戶的人脈關系作為信用評級參考因素的這種做法,已經成為 Facebook 在美國的一項專利。但是這并非 Facebook 首創,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融推出的芝麻信用分也在使用人脈關系作為評估信用水平的依據。
原文來自 The Atlantic,作者 Robinson Meyer。
來源:芝麻信用官方網站
當一個用戶申請貸款的時候,貸款方會審查該用戶社交網絡好友的信用等級 。只有這些好友的平均信用等級達到了最低的信用分要求,貸款方才會繼續處理貸款申請。否則的話,該申請即被拒絕。
換句話說:當你申請貸款的時候,該專利可以讓銀行來分析你的 Facebook 好友情況。如果你的好友中有太多人信用分過低,則銀行可能會拒絕你的貸款申請——即便是在你本人的信用完全沒問題的情況下。
貸款歧視?
有批評人士認為,這項專利重現了歷史上著名的“貸款歧視”做法:“Facebook 想要以你的好友名單為理由拒絕貸款”(Facebook Wants to Redline Your Friends List),有媒體在新聞標題中這樣寫道。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在二十世紀“以申請者居住地和種族為理由拒絕貸款 (redlining) ”的做法中,銀行會因為申請者居住在黑人較多的社區而拒絕房貸申請。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就時髦多了,銀行的做法更先進:他們不僅能夠以用戶的居住地為理由拒絕貸款,還可以將申請者的親朋好友作為拒絕貸款的理由。因為一個人的朋友圈子會密切地反映出他的種族和階級——研究結果顯示,在每十個普通的美國白人公民當中,就有九個人的好友全都是白人——這種做法實際上會讓已經消失的貸款歧視重新復活。(值得一提的是,傳統上拒絕貸款的做法是被美國政府所鼓勵、甚至來主導實施的。)
社交網絡好友是否很快將改變我們的信用檔案?這種狀況又是否合法?筆者不是很確定,尤其是在采訪了公民權利和社會公正團體 Upturn 的科技政策負責人 Aaron Rieke 之后。Rieke 去年完成了一份有關新型金融信用分的報告,其中就包括 Facebook 這種基于社交網絡數據的分析方式。
Rieke 所傳達的消息,用一句話概括是:尚不必擔心。他認為 Facebook 將這一專利付諸現實的可能性非常小。
有這樣幾個理由。首先是實際操作層面的:目前,Facebook 還要依靠用戶自愿來貢獻他們的數據。
“Facebook 盈利靠的是鼓勵人們擁有龐大的好友網絡,生產許許多多的內容,好讓它來展示廣告,”Rieke 對筆者說道,“如果他們決定開展信用分業務,我真的會很驚訝,因為那樣的話會讓用戶感到恐慌、不安。”
Facebook 同樣會面臨很大的法律障礙。向貸款方出售信息的這種做法,在《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的監管范圍之內。1970 年通過的這項法案,為的是監管一批相對較為新型的公司,它們掌握著消費者信息——這些公司也就是我們如今所知的征信機構 (credit bureaus)——《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有權對 Facebook 的監管責任做徹底檢查。舉例來說,Facebook 需要告知用戶該公司如何看待用戶以及他們的人口數據,這要求 Facebook 要披露比現在多得多的信息。
但即便 Facebook 的信用分計算模型被發現帶有歧視性的話,這家公司也不會被束縛住——至少不會被消費者束縛住。如果一家銀行基于 Facebook 給出的數據去批準或拒絕貸款的話,這家銀行則必須要確保貸款符合 1974 年通過的《美國信貸機會均等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該法案禁止基于一系列原因——種族、性別、宗教——的歧視行為。從這一點來看,Facebook 的信用分看起來沒有問題,但是《美國信貸機會均等法》的執法者認為,該法案所禁止的歧視范圍可延伸至差別對待 (disparate-impact) 的情況。
使用 Facebook 信用分的第三方可能面臨訴訟?
“為了禁止某種情況發生的一項中立政策或措施,不成比例地施加在某個群體上,仍舊是不合法的。”Rieke 這樣說道。也就是說,他認為如果一家銀行試圖使用 Facebook 的信用分,那么這家銀行將很快面臨一起“差別對待”違規的訴訟。
“用戶可以起訴使用這種信用分的借貸方有‘差別對待’的行為,用戶會說:我沒有錢,好友也是窮人;或者是,好友沒有錢,所以就拒絕給我授信;或者是,好友都是某個特定族裔的,所以授信被拒。這樣就會有一場關于‘差別對待’的官司。”他說,“借款方將不得不給出這種信用分能夠預測信用度的證據,而且還要說明他們沒有更好的辦法計算該用戶的信用分。”
對于使用信用分的銀行來說,這將是一場很難打的官司。尤其是現在許多信用機構表示,除了一個人的信用歷史之外,沒有更好的擔保某人具有還款能力的標準??赡馨l生的法律訴訟使得 Facebook 應用這項專利變得更加困難,任何一家使用這種信用分的銀行都要負擔許多義務。而許多傳統意義上征信機構已經向借貸方證明了,他們提供的信用分不會導致“差別對待”訴訟的情況。
在美國金融體系之外,這種做法“并不壞”
基于社交網絡數據的征信并非徹頭徹尾的壞主意,在那些美國金融體系之外的國家,這種信用分計算方法能夠幫助需要信貸的人。在墨西哥、哥倫比亞和菲律賓,已經有公司在分析用戶的 Facebook、LinkedIn 和 Twitter 賬戶來評估他們的信用情況。
在美國,目前有 20% 的人口無法獲得信貸。Rieke 認為,對于新方法,不應該僅僅因為其做法新而遭到人們的拒絕。“我不覺得任何一個認同金融公正的人應該馬上、徹底排斥某些聽起來較新或是與以往不同的做法,”他對筆者表示,“但是一種基于用戶社交圈子的信用分計算系統,我認為不太會有什么幫助。”
筆者已經就信用分專利一事聯系了 Facebook,但尚未獲得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