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態圈異常繁榮,最終催生了微商像病毒般蔓延。從個人到公司或企業,運營微商的用戶越來越多。當然,做微商自然少不了推送各類廣告,這讓不少《微信》用戶頗為反感。而今年3月15日,《微信》出臺的“規范”被稱為史上最全面的使用規范。那么,這會不會是雷聲大雨點小。
“失控”的朋友圈,“朋友”成了“生意人”
一句“人以群居,物以類聚”道出了人的生活無法煢煢孑立,而交流或者說社交正是“群居、類聚”最直接的手段。在信息時代,尤其是移動信息時代,社交的方式花樣百出,E-Mail和各類APP等,為大眾提供了便捷、實惠的社交平臺。在國內,提到社交平臺,絕大多數人會說起騰訊,以及其《手機QQ》和《微信》。相比略微“開放”的《手機QQ》而言,《微信》帶有一定“封閉”性,其內所謂的好友大多數都是現實中相識,因此彼此之間的交流多了一份“信任”感。也正是由于這樣,一些人開始在《微信》朋友圈中大做文章。
2011年,騰訊正式推出了一個為智能手機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即《微信》。2012年開始,智能手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在這兩個大背景下,2014年,一個基于《微信》的群體火了,那就是微商。如今,微商似乎已經無孔不入。相信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出現了這樣一類或者幾類人,有的以身作模,每天發一些不知從何處抄來的段子,教人如何敷面膜、如何養生;有的曬支付寶賬單、炫耀快遞單,好像生意火的一塌糊涂;有的發表一些打了雞血似的所謂的“心靈雞湯”,以博眼球,達到廣告效應。更有甚者會在最后附上“不轉不是中國人”,“轉了爹媽一生平安”等刺眼的字句。這些毫無營養價值的“筆墨”讓人看出了除了“呵呵”之外,竟無言以對。
如果說社交平臺只有《微信》,那么大眾也只能默默地看著自己的朋友圈慢慢腐朽。但事實上諸如《陌陌》和《來往》等社交APP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且某些功能較《微信》有過之而無不及。于是,原本鼎力支持《微信》的用戶開始倒戈,進駐《陌陌》和《來往》。據悉,如果按單用戶每天平均打開次數相比,《陌陌》排名第二,僅次于《微信》。
早些時候,針對微信朋友圈的“失控”,騰訊也相應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能用“意思意思”來形容,根本沒有達到“清理門戶”的效果。這主要是,一方面那時《微信》一家獨大,用戶的選擇有限;另一方面硬廣是騰訊《微信》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而掃除微商,特別是企業性質的微商,無疑是自斷財路。但現在不同了,面對社交APP新秀的沖擊,《微信》無法做到視而不理。
因微商泛濫而導致大量用戶紛紛加入其他陣營后,騰訊吃了一張黃牌警告。鑒于此,3月15日,《微信》在“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順勢發布了《微信朋友圈使用規范》(下稱“《規范》”),并上線了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微博與公眾賬號。這份近6 000字的《規范》,主要包括內容規范、行為規范、數據使用規范、支付規范以及相關的處罰機制等內容。《規范》對朋友圈中的色情、暴力、賭博、涉黑和廣告類內容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對刷粉和外掛等行為進行了明確的規范;并對違規現象形成了正式的處理準則。這意味著,《微信》對于朋友圈中的內容由“放任”變為了“嚴控”。
坐看風云變幻,靜等藍天重現
《微信》此舉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打擊過度營銷;二是對社交平臺上的輿論健康負責;三是加強版權保護。當然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三點并不是《微信》出臺《規范》的直接原因,穩固、拉回老用戶,以及挹注新力量才是重中之重。在這種局面下,如果《微信》此時還不做出一些措施,想來怕是江山不保。不論處于何種目的,《規范》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有網友說,以前在朋友圈中看到類似“不轉不是中國人”等字樣的文章,只能選擇刪除愛轉這些文章的朋友,今后再遇到類似的文章,一定毫不猶豫地立即舉報。
在公共號方面,微信方面宣布,針對公眾號通過紅包、抽獎等方式誘導用戶將營銷內容分享到朋友圈的行為,一經發現或者被舉報,相關消息將被攔截,且永久生效,嚴重者甚至會對域名、IP地址和公眾號進行封禁。但這對《微信》本身而言存在一定的風險,一個公眾號被舉報后,那么公眾號的運營者很有可能去其他的社交媒體說《微信》的“壞話”。當《微信》的公眾形象比較正面的時候,那些負面信息的影響還不大,但當《微信》哪一天不夠火了,或是有另一個社交APP流行起來的時候,那么負面信息的殺傷力就會很大。從這個角度看,《微信》在目前比較火的時候發布“規則”,時間點還是選得不錯的。換言之,《微信》眼下的社交流量是生態級的,少量的負面言論根本撼動不了它的地位。
就目前形勢來看,網友的好評歸好評,《規范》要實施起來并非易事。一個明顯例子是,《微信》有幾億用戶,每人在朋友圈發一條言論,內容便已經相當龐大。換言之,要禁止某些圖片和內容,《微信》的工作量將是巨大的,且不能完全靠機器完成,這其中將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如果《微信》未來成立一個單獨的監管部門,這個部門或許會成為公司內最為龐大的部門。既然騰訊此次祭出大殺器,相信它也能夠堅持下去。這既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中贏得份額,也是為了還用戶一片干凈的社交圈。
寫在最后
毫無疑問,《微信》目前面臨著巨大壓力,一是其他同類APP崛起帶來的競爭,二是它的朋友圈開始被人詬病。社交APP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當它們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作用之后,朋友圈中的朋友也失去了原有的定義。另外,微商這個名稱只是表面上的虛假繁榮,獲得實際經濟利益只是哪些一二級代理商。所以在此也呼吁那些在朋友圈“迷路”的朋友,收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