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愈演愈烈的微商成了眾人討伐的對象。追根溯源,這一切源于微商的“崛起論”和“滅亡論”的盛行,支持者認為2015年將是微商元年,微商將迎來全面發展;反對者認為,微商必死,百分之九十的微商將面臨洗牌。在這個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時代,微商們該何去何從。朋友圈微商已被判了死刑,第三方微商前路漫漫,后電商時代,微商們的出路在哪?
朋友圈微商死刑已定
以朋友圈為根據地的微商基本步入了黃昏,依靠代理、代購的微商也逐漸走向了窮途末路。之所以判定朋友圈微商必死主要基于這幾點:在產品上,品質低劣,同質化嚴重,沒有市場競爭力;在毛利上,利潤空間小,主要靠薄利多銷;在交易上,透支商業信譽和社交資源,缺乏用戶粘性和復購率;在營銷上,依靠盲目加粉和暴力刷屏來增強曝光率;在銷售上,以“傳銷式”的操作,不斷發展層級代理,通過壓貨招商圈錢來牟取暴利。
種種跡象表明,靠朋友圈興起的微商已經遠離了商業發展的正常軌跡。被瓜分殆盡的朋友圈紅利,再想分一杯羹,恐怕不太可能。盡管如此,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其它第三方有更多的機會呢?在筆者看來倒也未必。
第三方微商的痛點
雖然朋友圈做不好微商,但是第三方要進入這塊市場,似乎也沒那么容易。同微商們借助朋友圈的惡意營銷相比,第三方可以為商家們提供完善的交易閉環,微商們可在第三方的后臺管理里實現商品添加、商品管理、訂單管理、貨架管理等一系列操作。和朋友圈的萬能入口不同,第三方目前在進軍微商市場上面臨三重困境。
第一,缺入口和場景購物的流量導入。你可能會十分鐘就會翻一下朋友圈,但是不可能十分鐘就看一次訂閱號和服務號,不管怎樣,只要你的朋友圈里有人,你發如何商品總會有人會去看(只要對方沒屏蔽你),而對于一些缺入口和場景的第三方來講沒有用戶流量就意味著失去一切;
第二,無信用體系保障。作為只是提供購物平臺的第三方很難保證商家個人的信用體系,缺乏高效有用的維權渠道;
第三,對商家的監管考核難度大。第三方平臺無法做到對微商的資質、規模、產品質量等進行嚴密考核,間接地講就是無法確保消費者的終極利益。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第三方在微商上的潛能是朋友圈無法比擬的,雖商機無限,但打造一個完整的微商生態還是漫長的時間。
移動微商時代,微商的出口在哪
隨著PC電商向移動電商的轉變,電商逐漸形成了兩級分化的局面:一種是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中心化,另一種是去中心化,也就是現在大家都在談論的微商。其中去中心化也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京東購物、微盟、口袋通等為代表的B2C模式;另一種是以口袋購物、微信小店為代表的C2C模式。
從整個移動電商的生態來看,天貓和京東依然是主流,APP端和微信端依然有著天然的優勢,十幾年的品牌效應聚集了大批的粉絲用戶。但是從長遠來看,移動電商的去中心化和去流量化已成為業界共識。以商家為導向,幫助商家營銷和提高銷售額從而獲取傭金的天貓、京東模式會逐漸被以消費者的實惠和便利為出發點,間接幫助商家提高品牌和銷售的其他第三方所代替。伴隨人們購物習慣和行為的改變,這種去中心化去流量化的購物模式將會蠶食天貓和京東的市場份額。
三足鼎力,誰將勝出 不久前,“口袋購物”獲得的巨額融資給天貓、京東在移動領域的發力敲響了警鐘。筆者認為,未來微商必將形成三足鼎力的格局。
這三種特型的微商各自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缺點。
第一種平臺型微商:以天貓、京東為主。這種微商最大的優勢是有資金,有流量,資源豐富,大而全。同時它的優勢也決定了它所帶來的必然缺陷:入駐門檻高、流量貴、競爭激勵。
第二種服務型微商:以微盟、口袋通為主的第三方。這類服務型的微商最大的優勢是第一,基于微信入口的用戶量級龐大;第二,市場正處在風口,以代理的模式開拓市場十分方便快速。它的缺點是用戶體驗差、C端依然很重。
第三種導購型微商:口袋購物。導購型的微商的優勢是因為發力較早,以免費快捷的“掌上商店”的模式積攢了大批商戶;商戶的認知度高。缺點是活躍度、穩定性、綜合服務能力受限,促進了C端用戶向大C(甚至是B端)的轉變。
結語:微商不死,只會換一種形式存在
朋友圈微商向微店微商進化,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就像是從淘寶到天貓,微商的發展也將朝著C2C向B2C的一個角色演變。微商不會死,只是換一種形式,換一個平臺存在。未來可能誰也不會超過誰,這兩種模式將會并行發展,互利互補。無論是平臺型微商,服務型微商還是導購型微商都有可能成為移動電商領域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