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圍繞“智慧城市之光、卓越企業轉型、生態平臺和技術領導力”展開了20余場峰會和開放分論壇——探討融合通信、云計算、大數據、SDN等前沿技術在政府、金融、制造、交通、電力等熱點行業的應用。在服務、生態建設、人才培育、品牌與營銷等諸多方面吸引了來自各領域的大咖暢所欲言。
融合通信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環節
中國企業正站在數字化轉型的路口,擁抱轉型將實現換道超車。企業通信作成為連接信息和實時決策的首要工具,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使能技術之一。
正如華為云核心網產品線總裁馬海旭所言“企業通信將從辦公系統深入到生產系統和商業運營系統,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人員、技術、組織、流程、業務的無縫銜接,幫助提高企業的辦公效率和生產效率。華為在業界率先實現了全融合——全業務融合、全媒體融合、全系列終端融合、全場景融合,滿足企業一站式通信與協作需求。”
連接無所不在,企業內部的溝通已不能滿足企業業務的發展,企業正在打破溝通的邊界,將溝通對象延伸到與自身上下游企業的溝通、與客戶的溝通。地域上也擴展到各地的分公司、甚至國外的分支機構。這樣求要建立通信跨地域、跨企業靈活的溝通機制,云計算的興起為這些要求提供了可能,在靈活性、按需計費為企業溝通提供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華為將通信與云相結合開發出企業云通訊解決方案。馬海旭表示,企業云通信是華為公有云戰略的重要部分。華為率先完成了向云服務的轉型,去年發布了會議、聯絡中心、語音通話消息短信等云服務,得到了合作伙伴和企業客戶的認可,在多個行業實現了商用落地。2018年將持續增強在企業通信云服務的投入,通過“端云協同”提供更高質量的云服務體驗;通過“混合云協同”幫助企業安全平滑的向云遷移。并在2018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融合通信,驅動政企業務敏捷”分論壇上發布了CloudLink全新移動會議云服務。
減員增效 轉型以質論成效
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會僅體現在口號上,CIO們面臨的是IT預算的縮減、績效考核的數字化、明確化。一些企業的CIO認為話語權在逐步削弱,然而成功轉型的CIO卻表示,在董事會中獲取話語權的核心在于如何將IT部門從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如何幫助企業減員增效將是衡量IT部門未來最重要的指標。
華為通過融合通信在自身的數字化轉型上提供了最佳實踐的范例——華為云核心網產品線CloudEC領域總經理李樹森介紹:“華為在全球大概有18萬員工,分布在170個國家,去年全球預約會議有250萬個,即時會議1500萬場,移動終端接入29.8萬,通過自己的融合通信系統,降低差旅成本13.4億美元,節省人力成本5.4億美元……”
廣州海關二級專家謝蘭對融合通信帶來的降本增效深有感觸。她表示:我們管轄面積占半個廣東省,業務幾乎涵蓋了廣東海關所有門類。日常工作會議必不可少,過去要在總部開會,所有人都要往總部跑。我們計算了一下,如果每個單位開兩個會,50人的規模,差旅費每人200元,僅差旅費就要支出1萬元,還費時費力,效率低下。”
“我們采用融合通信后,現在單位內部會議基本在線召開。開始大家還有些難以接受,現在大家已用得十分順暢。每年都能節省大筆差旅費用。 “
“原來我們有視頻會議系統,后來采用融合通信,原因在于操作簡單。視頻系統是非常專業的會議系統,不是每個人都會操作,融合通信每個人都可以用的。另外,關員作業經常需要后臺專家的支持,后臺專家需要幫助一線關員在現場查驗貨物。過去通過打電話或回到辦公室發郵件找專家幫助,現在通過融合通信系統,馬上可以聯系專家在線處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融合引領業務創新
實現了減員增效僅僅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企業生存之樹常青在于提高用戶體驗的同時發現用戶的痛點,并將此痛點變為企業的贏利點,成為企業創新的源泉。華為融合通信如何挖掘企業的痛點并將其成為客戶創新的起點呢?
華為通信的“四個融合”將為我們揭開這一問題的答案。李樹森總結華為融合通信實現了四個融合:“第一,傳統多業務的融合。適應企業所有的辦公場景實現語音、視頻的協作,無論是PC還是移動端都可加入會議。第二,辦公IT系統的融合。實現了人和人、人和業務的連接,通過郵件、CRM、OA等極大提升了辦公效率。第三,AI的融合,通過機器人代替秘書安排日程、調整設備、完成會議紀要,極大的提升會議的交互體驗。第四,行業使能的價值融合。”其核心思想是能力開放。通過開放平臺,提供以SDK的方式幫助各行業實現了業務創新。比如在國家推動的分級診療領域,對于社區衛生所看不了病癥,可以通過網上預約遠程的門診,它集成了會議系統,將患者和醫生之間連接起來。在教育信息化法方面,孩子可以通過遠程視頻方式跟外教或者其他老師進行實時的溝通,在線學習。
謝蘭則表示,通過采用華為的融合通信直接推進了海關的深化改革。解決了跨部門協作的迫切需求,打通了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通關一體化改革采取扁平化管理、直接指揮現場作業的模式。通過融合通信很好解決兩個中心和現場的溝通,融合通信在中間起到橋梁的作用。“通過融合通信解決了語音、消息、視頻、會議等的需求,底層采用華為融合通信架構。借助內嵌的瀏覽器用AI的技術做了應用,疊加的應用有40多項,涵蓋海關百分之七八十的業務門類。”
此外,面對中小企業,華為還推出了3000用戶以下的兩臺服務器的解決方案。李樹森表示:“兩臺服務器最大可以支持三千用戶,包括UC的用戶和IPT的用戶,如果是純的音頻和數據的會議的話支持360路,還可以支持10路1080P高清視頻會議,如果想支持更多,再加一臺服務器就可實現,采用普通的服務器費就可支持這種配置。現在4小時就可完成業務部署及開通,成本節省了50%。”
聯合生態 實現共贏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合作共贏才能將蛋糕做大,華為也一直秉承“被集成”戰略。積極將企業通信開放平臺打造成開放性和易用性最好的平臺。馬海旭表示,2018年將進一步加深與伙伴的合作。首先,加強企業云通信聯盟的運作。今年將通過聯合創新,聯合營銷,聯合的市場拓展,把雙方合作變成實實在在的商業成果和利益。第二,幫助渠道伙伴向云服務轉型。五年內實現50%的企業通信業務成為云服務。為渠道伙伴提供更強的云服務技術支持和更大銷售激勵。第三,與合作伙伴深耕行業。與上海長合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星火電子工程公司、心醫國際數字醫療系統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近期孵化創新的軌道交通專用通信、移動警務、分級診療三大行業解決方案。
華為云核心網產品線通信云服務領域總經理袁小海表示,華為通信云服務通過一年的努力,在會議、聯絡中心、實時通信、IOT云服務4個服務線與6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入合作。目前有1170家企業和組織在使用會議和實時通信,如鄉鎮政府、泰康人壽、160健康平臺,IOT云服務與廣電合作智慧稅務平臺。每小時有超過200場會議在召開,API調用達到每月850萬次。
同時,在云服務的運營上做了很大的改進。從感知到購買再到使用到反饋,官網門戶提供在線免費體驗并建立了專業的運維平臺,建立了很大的實時監控中心,監控全網的情況、用戶使用情況,通過這個閉環提升了用戶體驗度。華為通信云服務實現了:一張專網、免專線接入;一點接入、全國覆蓋;一次訂閱、按需使用;一鍵激活,零配置。基于端云協同和混合云協同,打造業界領先競爭力。
IDC咨詢研究經理崔凱表示,未來中國市場企業融合通信的復合增長率將在10%左右。企業協作、通信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線會議,企業協作未來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信廠商應該多接觸企業,多了解企業的業務,增加客戶黏性來提升自身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