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消息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上周早些時候,10名哈佛新生因在網上發爭議表情包和不當言論而被哈佛開除。據悉這些學生在Facebook群聊中傳播的內容涉及嘲弄少數族裔、虐童、性侵和大屠殺。
過去幾年里,諷刺和玩笑性質的圖像或短視頻成為網上最風行的交流語言,在年輕人群體重尤其風靡。雖然其中不乏積極向上的內容,但也有些負面內容會讓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陷入困境。
很多青少年每天花9個小時泡在網上,封閉的好友圈子形成的信息繭塑造著年輕人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并對其現實生活造成影響。
在硅谷,許多青少年女孩會為自己創建兩個Instagram賬號,一個大號貼滿光鮮亮麗的照片吸引人關注點贊,另一個小號用來進行密友間的聯系。
不同于大號的光鮮亮麗,人們在小號中分享不經修飾、更真實的生活。
由于擔心被辨識出真人,許多青少年嘗試多種隱蔽的溝通方式。私密Facebook群組便是這么一個選擇。封閉的群組給人更多隱私和安全感。私密群組無法被搜索到,只能通過邀請加入。
有人使用Calculator%或Calculator+這樣的加密APP,這些APP咋看上去與計算器無異,輸入密碼才能看到被隱藏的秘密照片。另一款很受青少年歡迎的加密應用是Vaulty,這款應用除了可以隱藏照片和視頻,還會在別人嘗試嘗試進入輸錯密碼時拍下偷窺者照片。另外一個巧妙之處是,Vaulty可以設置兩個密碼,不同密碼對應不同的文件。這樣即便有家長強行要孩子交出密碼,青少年可以用“假密碼”蒙混過關。
加密軟件看似安全,但其實“被加密”的錯覺反倒更危險。青少年以為在秘密的渠道可以暢所欲言,肆意轉發各種匪夷所思的內容,但這些聊天截圖很容易外泄。群組參與人數越多,保密工作就越困難。在被哈佛開除新生的例子里,正是群組管理員發現了聊天記錄中的爭議內容,并將之上報學校。
為什么能進入哈佛的頂尖學子在網上這么魯莽行事?這背后可能是“人們希望獲得他人關注”的心理在作崇。青少年通過分享有話題性的圖像吸引他人注意力,并將受歡迎度等同于影響力和聲望。這里會遇到“假戲真唱”的危險:習慣用夸張表情包思考的青少年可能將虛擬世界中的思維延續到現實中,無法很好遵守真實世界的價值觀。
這種行為有其生理基礎。社交媒體壓力加上欠發達的前額葉皮質——這塊區域司職理性決策和控制沖動——讓人們更容易產生攻擊性發言。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最近通過研究發現,青少年大腦中負責處理獎賞和社會認知的腦區在他們考慮與金錢和性相關的主題時會被激活。一些青少年便利用這些強感官刺激的主題吸引他人的關注與認可。
心理專家Ana Homayoun建議家長應幫助孩子改變“社交媒體=見不得人”的思維模式,發展更健康的社交方式。甚至提議立法機構制定相關法規,將青少年傳播個人裸體照片定為非法行為。
有一些專門供家長監督孩子社交媒體賬號的APP。Bark能夠監控20種不同社交平臺上的賬戶活動,同時還包括iOS和Android的短信往來。TeenSafe更是將青少年手機直接連接到父母手機上,電話短信全部無處隱藏。不過需要注意過于嚴密的監督反而可能會破壞親子雙方的信任。
更好的做法是家長引導孩子認識到現實生活與網絡社交之間存在相互關聯,鼓勵后者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畢竟沒有任何網絡內容能保證完全私密,虛擬世界里的選擇也會對現實生活帶來影響,哈佛新生被拒可作為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