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生的曼特斯特恐襲事件讓英國把安全警戒升至最高級別,也讓反恐議題成為了今年G7(七國集團)峰會的重中之重。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就認為,“和IS的戰場已經轉移至網絡”,七國首腦應該聯合起來向諸如Facebook、Google和Twitter這樣的科技企業施加壓力,阻止用戶發布極端的內容,一旦發現危險的苗頭立刻向安全部門報告。
梅相信,國家之間的合作可以有力打擊極端勢力在互聯網上的傳播。這些合作包括:研發可以自動識別并移除具有煽動性或危害性的言論;一旦發現有害的極端言論,立即匯報給相關部門以第一時間采取防范行動;修正互聯網的管理條例和規范原則,讓相關部門對于互聯網內容的有害構成了然于心。
在英國國工黨領袖杰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看來,人們必須勇敢地承認,和恐怖主義的戰爭并沒有真的奏效。
ISIS擅長用社交媒體俘獲人心
極端勢力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遠比人們想象的出色。
偽裝成20歲穆斯林女孩、親身體驗了ISIS招募的法國女記者Anna Erelle(筆名)在《圣戰之膚》(In the Skin of a Jihadist)一書中曾描述稱,ISIS(“伊斯蘭國”)是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搭訕能手。
根據《美國商業周刊》此前的報道,英國智庫Demos研究顯示,早在1999年,世界各大恐怖組織就已在網絡上進行活動。到2005年前后,大多數恐怖組織開始意識到互動的重要性,于是對堆砌了枯燥、冗長宗教教義的網站進行了改造。2010年后,以Twitter和Facebook為代表的具有高度互動性的社交媒體漸漸成為宣傳教義、招募戰士、傳播信息的主要平臺。
一個讓人深刻的細節是,ISIS甚至打出了賣萌的喵星人牌,在Twitter上每日更新小貓照片以俘獲貓奴們的心,但實際目的是傳播大量關于教義和ISIS的軟信息。
除了在社交媒體上傳播視頻和圖片,ISIS還專門建立了自己的營銷體系,包括雜志、廣播、游戲以及手辦周邊。
而網絡上的暴力距離現實中的極端暴力并不遙遠。2016年底發生在緬甸的極端暴力事件就是暴力從網絡到現實的案例。
Facebook用10秒決定要不要屏蔽
和極端勢力在互聯網上的戰爭注定是考驗智慧和道德的挑戰。雖然Facebook、Google和Twitter這些科技公司正在研究如何有效剔除有危害內容,包括美國、德國在內的各國也在積極呼吁打擊假新聞和仇恨言論,但在監管技術和道德之間找到平衡似乎并不容易。
Facebook內部培訓指南幾天前被《衛報》首次曝光,迅速激發了公眾對于言論自由、道德底線和監管角色的爭論。
在Facebook內部對于內容管控的100多份隱秘規范資料中,詳細注明了如何通過用戶發布的內容來預判其與暴力、仇恨言論、極端主義、色情、種族主義和自虐相關,并作出是否屏蔽的決定。
面對著20億用戶快速更新的海量內容,Facebook的管理員每天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工作量。在泄露的文件中,Facebook也承認,人們往往會通過網絡語言暴力來發泄心情,因為他們覺得在網上這么做很安全,也不會受到像現實中面對面那樣的真實威脅。
一般來說,對于具有上述嫌疑的內容,管理員只有10秒的時間決定是否要屏蔽。“Facebook不能控制其內容。”一名知情人士說,“它的規模太大了,內容增長太快了。”
不少Facebook管理員對那些互相矛盾和特殊的管理政策存在困惑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