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公司股價走勢
意料之外!阿里巴巴大幅減持陌陌的消息披露后,并未引起后者大規模股價變化。
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作為陌陌的機構投資方,此前在阿里持股和董事會相關的決策上,陌陌的股價都會隨之引發振幅變化。
比如私有化過程中,因為蔡崇信替代張鴻平進入陌陌董事會,還一度引起陌陌股價20%幅度的上漲。
但現今,即便阿里巴巴一月之間減持超過3千萬股,持股從20%將至4.29%,也沒有讓陌陌遭遇投資“危機”,股價波動走勢一切如常。
這可能正是一年來發生的變化。
目前陌陌主要機構股東持股情況
陌陌壯了
阿里的大幅減持并未讓陌陌遭遇股價危機,根本原因是陌陌壯了。
這一年來,陌陌公司已經從一個主打LBS陌生人社交的公司,開啟了泛社交泛娛樂平臺的轉型,并且借勢直播和視頻的布局,陌陌在營收和利潤方面風生水起,幾乎是國內最賺錢的直播公司。
一年內,陌陌依靠直播進賬26億元,并且從羽翼未豐的“移動營銷”、“會員”和“游戲”等三大主營業務,轉型擁有了“直播”、“移動營銷”、“會員”和“游戲”等四大營收源,且利好的是,一年前鋒芒初露的“移動營銷”,正在伴隨視頻化帶來的內容,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營收上說,陌陌已然是一家兩條腿走路的公司,利潤和現金流都讓其邁得更加穩健。
而預期上,正在向泛娛樂泛社交轉型的陌陌,也有了新的故事和預期可講。自創立以來的最大隱患,正在被消除。
之前,陌陌雖然始終保持中國最快上市互聯網公司的記錄,但最大隱患卻始一直未除。作為工具性社交平臺,如何讓維持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是陌陌上下最為頭疼的關鍵所在。但在直播和視頻化的驅動下,陌陌正在擁有更多的內容,讓其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如陌陌公司創始人唐巖稱,以前像是目的性明確的上海公園,用戶只為“約約約”而來,但現如今更像是迪士尼廣場,不僅有板凳座椅可坐可休憩,還有娛樂內容可看可發展。
一方面,這種內容化平臺的轉型讓陌陌有了月活用戶的再度增長,并且停留時間更長,能夠產生更多的商業變現機會。
另一方面,這也是陌陌未來另一機會所在,擁有了向娛樂領域進發的可能,因為通過平臺,正在娛樂藝人的上游源源不斷匯集人才,并且可以通過上升機制對接,觸達整個產業鏈。
所以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的可能性,陌陌正在通過自我升級轉型,變得strong。
阿里巴巴四次減持陌陌 套現9億美元
阿里悟了
另一未導致陌陌股價大幅受影響的原因,則可能是減持方阿里巴巴的新思路被感知認知。
此前阿里入股陌陌,被外界普遍視為“社交”野心中的關鍵一步,并且因為內部孵化業務的進展有限,陌陌和微博等社交相關投資項目被寄予厚望。
就在一年前,當阿里公告加入陌陌私有化買家團,并讓地位僅次于馬云的二號人物蔡崇信進入陌陌董事會時,“下一個優酷土豆”的猜測便不絕于耳,外界猜想陌陌微博等會跟優土一樣,最后都將成為全資收購的對象,徹底進入阿里陣營。
然而時至今日,不僅陌陌發生了變化,水漲船高不說,還擁有了更多自主發展的可能,甚至在特殊性方面,并購整合進入阿里,既缺乏戰略協同性,又不能為主航向業務帶來開拓。陌陌和阿里,只能曾經交錯,然后各自前行。
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阿里本身對于社交執念的新認知。在“生活圈”之類的嘗試后,一度想把支付寶打造成“支付圈”的阿里,開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加法有風險,而極致用戶體驗為代表的方向才熟悉且更為擅長。
在共享單車中做入口和超級工具應用的支付寶
比如在共享單車大戰中展現的思路:一個做入口、做超級工具的支付寶,讓外界再次看到那個當初好用實用的阿里旗艦應用。
而對于曾經希望通過投資來為未來布局的社交領域,阿里正逐步成財務投資者。特別是陌陌,這種趨勢正在發生。
微博CEO王高飛曾對公司與公司之間的投資關系發表過看法。他認為:A公司投資B公司:最差的情況是B公司收入一直依賴A(這叫套牢);好一些的,B公司收入逐步正軌,A獲得投資回報(這叫財務投資);最好的情況,就是B公司收入不依賴A,而且產生商業協同效應(一起賺錢),甚至戰略協同效應(一起開發新市場)——這叫戰略投資。
按照這位微博CEO的觀點,阿里巴巴當初B輪便投資陌陌,原本沖著戰略投資而去,即希望產生協同效應一起賺錢,或者戰略協同一起開發新市場。
但就目前阿里減持陌陌,并從減持價格來看,阿里也是一個精明的財務投資者。
據新浪科技統計,阿里巴巴曾在2016年10月到今年3月31日之間4次大規模減持陌陌,最低價格22.16美元,最高價格33.2美元,共計減持3千萬股,套現9億美元,該減持股份占比總的所持股份的15.71%。
需要注意的是,在陌陌上市時阿里所擁有的20%的股權,分別來自2012年7月1500萬美元的投資,以及2013年10月1000萬美元的投資。
粗略計算便可看出,即便此時選擇退出陌陌,阿里巴巴也在5年內獲得了27倍左右的回報,已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互聯網成熟了
當然,還不能忽略的另一因素來自大環境變化:經歷了20年發展的中國互聯網,正在走向成熟。
早幾年來看,被BAT投資收購確實是一件大事。一方面是說明你的方向有價值,受到BAT等巨頭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有了“船票”,至少會在巨頭庇護之下,有了進一步生息發展的可能,避免死于缺乏靠山的競爭中。
但近幾年來看,中國互聯網格局已經明顯長成了金字塔形狀。身處最底層、涉足最廣泛、生態花園建設得最好的是BAT,而BAT之上,是被BAT交錯參股的“小巨頭”們,比如美團點評、滴滴出行、餓了么等。滴滴等超級獨角獸之上,則是估值和規模更小一個量級的公司,比如摩拜和ofo等。
中國最早一批互聯網創業者、盛大集團創始人之一的陳大年就此談到過看法,他認為根本原因并非BAT霸道或無處不在,而是一個行業正在走過殺伐砍斗十足的青春期,逐步走向成熟。
陳大年認為,如果五年之前有人認為拿BAT的投資就是對創業的妥協,那現在已經不會再如此任性,因為對于創業公司最需要的資本,哪兒來的并不值得細究,更主要的是可以帶來的資源和協同,更何況目前BAT也都顯得成熟穩重,投資心態也變得更加穩健。
當然,對于那些個體投資者來說,也在該過程中有思想和判斷上的改變。之前對于互聯網公司的股票押注,BAT站隊是重要的參考原因,但如今也都更加理性,有了更多業績和未來的參考標準。
實際上,就在阿里減持陌陌期間,陌陌的早期投資方經緯中國,也減持套現了2400萬股,持股比例從17.5%降至10.6%。而陌陌高管團隊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減持套現,比如陌陌公司董事長及CEO唐巖,就套現金額超過1.5億美元。
但這對投資者心態并無影響,一位陌陌投資者發表看法說:公司業績好,股價高,創始人減持套現改善生活,又有什么毛病可挑呢?
另一投資者則不無感性地評價稱,唐巖等人之所以從一個公司安穩的高管位置下出走創業,甘冒風險,不就是希望就此能夠過得更好,享受得更踏實嗎?“那些認為創始人一旦減持套現就需要警惕的輿論家,又怎能夠理解創業者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