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釘釘的官方釋義中,釘釘(DingTalk)是阿里巴巴專為中國企業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是幫助中國企業通過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微應用),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溝通和協同效率。也許這個解釋很多人還不太清楚,那我們再來看看釘釘的一些具體功能;比如在移動端基于LBS簽到打卡、請假外出管理的日歷、郵件、企業云盤、審批、公告等,都是針對企業中日常管理需求所打造的。可以說,阿里釘釘是salesforce移動端的加強版,針對的對象則是各個企業。
雖然,阿里釘釘除了移動端的手機版,也提供了PC版和web版,但從其移動端的使用人群看,與微信是高度重合的,只不過大家用微信更多是私人之間的交流,而釘釘更多則是企業員工同事間針對工作事宜的交流。
也許很多人認為在移動社交這個領域微信已經一枝獨秀了,但筆者認為,微信只是占據了TO C端的市場,也就是私人空間的社交需求。但是,各個企業出于辦公成本以及工作效率的考慮,對釘釘這種企業服務社交軟件的需求更加強烈,一旦讓釘釘從企業的TO B端打開移動社交的缺口,未來勢必形成釘釘與微信在C端和B端各領風騷的局面。
當然,阿里釘釘雖然與微信客戶群體重合,但其承載的社會功能卻不同。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微信和釘釘目前之間的關系,雙方都在參與長度1000米的競賽,微信是賽跑,而釘釘是游泳,雖然都是運動,但是價值方向卻是完全不同的。
從技術架構上看,微信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需求,其整體技術架構更加簡單,而微信其他商業化應用只需要依附在這個核心上即可。但帶來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商業化應用可能會對微信的社交需求核心造成一定的功能性價值偏離,實際表現出來就是微信越來越大、商業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而張小龍最近提出的小程序正是微信在無力抵抗商業化應用的誘惑后,所祭出的進一步突出其社交核心的變化。
阿里釘釘卻有所不同,雖然阿里釘釘的核心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求,但由于企業日常多種的功能性需求,其架構更加復雜,功能性與專業性也更強。
所以,從微信與釘釘兩者的趨勢看,微信更多是一種自上而下模式,只要平臺搭起來,自然會有衍生價值產生,但由于架構簡單,后期需要調整和補漏的地方更多。而阿里釘釘則是一種自下而上積累,一步一步的通過各種應用不斷強化企業對于自身的依賴,從而達到最終的目的。這也是現在微信影響力大于釘釘的原因之一。
而根據艾瑞APP指數12月更新2016年度榜單,阿里巴巴旗下釘釘首次進入辦公管理領域前三位。在效率辦公類目中,釘釘從2016年初開始已持續占據第一位置。此外,360手機助手在1月份公布了“2016年度十佳新銳商務人群最嗨APP”,釘釘名列榜首;而在獵豹全球智庫1月份推出的“2016中國社交類APP年度排行榜”中,釘釘是唯一進入前十的企業級社交產品。
OK,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雖然阿里釘釘在企業級社交上一騎絕塵,但是知名度卻有所欠缺,這個卻有一個內在原因。大家在日常中更愿意曬自己的私人成就,而不是工作成就,也就是說曬私人是給朋友看的,曬工作是給領導看的。而微信與釘釘恰恰把這兩種功能進行了完美的分配。微信私人,釘釘工作。
從現在的形式看,微信已經在TO C端獨領風騷,但在移動社交領域的TO B端卻沒有一個領導者。但是阿里釘釘已經展示了在這方面的潛力,未來阿里釘釘也許能在企業服務端另開一個蹊徑,給阿里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