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只是慣性且經不住推敲的:結合微軟近三年來的復興戰略不難發現,收購領英,微軟給自己買到了一塊打開未來大門的敲門磚,而且還是塊金磚。
未來的大門,一度被認為已經向微軟關閉了。
作為一個沒落的霸主、一家41年的公司,微軟因保守的企業理念以及缺乏冷靜而備受煎熬——自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市值蒸發了超過3000億美元。尤其是以72億美元的大手筆,收購同樣沒落的手機巨頭諾基亞后,批評者將微軟置于毋庸置疑的下滑曲線中,認為其幾乎不可能向未來再邁出有創新性的一步。
然而,微軟的管理層顯然想要重新證明自己:12月18日,在2016年的圣誕之前,微軟宣布正式完成長達六個多月的收購LinkedIn(領英)交易,以262億美元的天價將這家世界第一職業社交網絡收入囊中——這不僅是微軟收購史上最大的一筆支出,也是科技收購史上令人驚訝的大手筆。上一次讓人們印象深刻的收購來自2014年2月Facebook花費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而微軟的這次收購相當于1.4個WhatsApp、2.1個摩托羅拉或3.6個諾基亞,而且是全現金支付。
微軟CEO納德拉在致員工公開信的開頭指出:“這項交易將全世界領先的專業云與全世界領先的職業網絡融合在一起”,領英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里德 霍夫曼也興奮地指出“領英今天重獲新生”——當然,批評者們不這樣認為,鑒于被收購的諾基亞表現不盡如人意,“又一家偉大的公司又要被毀滅”的言論也是不脛而走。
但顯然這種批評只是慣性且經不住推敲的:結合微軟近三年來的復興戰略不難發現,收購領英,微軟給自己買到了一塊打開未來大門的敲門磚,而且還是塊金磚。
所圖匪淺:花小錢,辦大事
當微軟砸下這么一大筆巨款時,會不會傷筋動骨?
據微軟在10月21日公布的2017年第一財季報告顯示,微軟該季營收額就達204.5億美元,凈利潤為46.9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市值也重新逼近5000億美元——單從其經濟實力來說,砸出262億美元收購一家獨角獸級的公司,絕非什么難事。
領英作為職業社交領域中的佼佼者,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引起了微軟這一巨頭的關注,引發后者多次嘗試收購。起初,微軟報價5億美元收購領英,雖然接近達成協議,但最終還是告吹。在領英 IPO之前的數月,微軟又給出了最后的報價:近20億美元。但當時負責微軟戰略與合作的副總裁漢克 維吉爾認為報價太高,最終放棄收購。經過短短幾年發展,收購金額從近20億猛增至262億,其中不僅有公司自身增值的因素,也包含了巨頭被關注后的快速升值,無疑已經證明了領英的價值。
社交化已成為公認的微軟收購的重要趨勢,而且這種趨勢從平民化社交開始向職業化社交演進,微軟的此次收購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從微軟老牌主流產品office和Windows來看,收購職業社交更具有價值,因為領英的主要用戶和微軟的主要用戶幾乎能夠無縫對接,兩者都是職業人群,這種精準的社交屬性必將成為未來社交的典范。
經濟學理論認為,公司并購中并購公司向目標公司支付溢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標公司的發展前景及其被并購后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微軟收購領英無疑是因為其所具有的價值與發展前景,并寄希望于與微軟的部分產品深度融合后所產生的協同效應,以及創造新的市場熱點。相較于其他巨頭,社交一直是讓微軟頭疼的問題,放眼科技界,Facebook以社交起家并不斷發展壯大,Google也有Google+,微軟則顯得有些沉默。
但從近幾年的產品研發和收購趨勢不難看出,微軟正試圖通過并購與自主研發,將未來押寶在社交上,雖說在收購領英之前,微軟已經有兩大社交應用,也擁有這兩大社交應用所帶來的龐大數據,但相較于領英這種職業社交平臺,其數據價值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有數據顯示,用戶在領英網站上每逗留一小時,它就能進賬1.3美元,而Facebook在這方面的收入僅為6.2美分。
此外,微軟收購領英后將會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領英將會補足微軟發展中的短板并極大增強已有的社交服務,新的商業云生態圈呼之欲出,同時也明確顯現了微軟正式通過社交網絡來作為平臺運營云服務的舉措。
因而,微軟的溢價收購并不是因為錢多任性,而是一種長遠的布局,本質上,是花了小錢,辦了大事。
算盤精明:吃一塹,長一智
雖然這筆收購對微軟來說不過是一筆“小錢”,但對科技界的震動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現下幾大巨頭之間暗流涌動、都在拼命尋找市場熱點的時候,業界最為擔心的問題就是,領英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諾基亞?
先來看看過往幾年間與微軟并行的另外兩大巨頭的動作:谷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在舉起的無疑是人工智能的大旗,其收購趨勢也證明了這一點。從2011年到2015年之間谷歌共收購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此外移動戰略也是其收購的趨勢之一。而蘋果在近幾年也收購了不少公司,它在關注人工智能的同時,更注重有關配套其智能手機的技術公司,試圖讓自己的蘋果生態閉環更加完整。此外蘋果傾向于收購具備較高即時銷售或戰略潛力的小型技術企業。
反觀微軟,無疑在經歷了與諾基亞“失敗”的婚姻之后,變得更加謹慎,也更加睿智,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幾年來,微軟收購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并且緊貼自己的未來戰略布局,像收購諾基亞這樣風險極大且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再也沒有干過。
2010年前后,在移動互聯與云計算方面的滯后發展,讓微軟不得不另辟蹊徑加緊追趕的步伐。微軟當初收購諾基亞,是為了擴大自己在移動平臺的市場和推廣自己的移動操作系統Windows Phone,只是未能遂愿。此次收購領英,無疑可以將其視為微軟轉型移動互聯市場的又一發力。
與此同時,微軟的戰略也隨著冷靜與成長而愈加清晰。2016年年中,微軟全球副總裁洪小文明晰了微軟的未來:“微軟的未來戰略包括創造更多個性化的計算體驗、智慧云與重塑生產力與業務流程三個方面”,顯而易見,微軟已經摸準了科技企業走向未來的脈搏。
劍指藍海:深挖洞,廣積糧
風險當然依然存在:被微軟視為救命稻草的云計算業務的競爭異常激烈,且有可能與部分仍然非常賺錢的傳統業務爭食。“微軟從高利潤率和用戶粘性的業務向一項低利潤率的業務轉移,而且那里有很多巨大的競爭對手且客戶粘性較低”,一位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曾如是說,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微軟的真正癥結所在。
為了確保成功,微軟正在進行劇烈的變革。這個曾經的軟件世界老大正將自己重塑為一個協作型、客戶友好型的服務提供商。方向找準了,現在的問題就在于微軟能否克服自己的大企業病、重拾“距離破產只有18個月”的創業精神,快速追趕上去。
收購獨角獸級別的公司顯然是讓微軟加快速度的有效方式,尤其是這種收購,將極大地補全自身的戰略版圖。
納德拉上任首席執行官后,微軟將企業產品,尤其是云計算業務,視為將公司的服務與其他產品連接在一起的結締組織。而納德拉也將自己升遷前負責的云計算部門作為新微軟的根基——這個規模達到250億美元的業務部門負責后端技術,微軟及其企業客戶都依賴這些技術。
微軟2015年第4季度財報顯示,云服務在2015第4季度收入為63億,同比增長10%;而在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中,云服務凈銷售額為28.86億美元,同比增長58%,為其連續數個季度實現盈利立下汗馬功勞。顯然,微軟已經清晰地認識到,領英所擴展的職業和企業平臺將成為微軟云服務的一個重點和亮點,而且微軟的云計算和領英社交網絡屬性的結合,將迸發出極大的能量,甚至有可能開辟出一片全新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