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交最為核心的事情,是打開人們的職場視野。
此前,雖然領英和脈脈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職場社交網絡,但外界卻更多地把他們看作是招聘工具。業界還曾把以領英為代表的職場社交看作是招聘的3.0版本,即通過社區積累了大量數據將用戶標簽化,之后再做高效率地崗位和人的匹配。
“事實上,領英的出現也確實讓許多美國招聘網站死掉了。”脈脈CEO林凡告訴36氪。于此同時,在2013年上線后的兩年時間里,脈脈也根據人們用人脈辦事的場景,上線了許多招聘相關的服務,例如設計外包服務。
但當人們在腦海中認定“職場社交=招聘”的時候,人們打開APP的頻次就會降低,用戶可能只會在跳槽、找工作時才會打開APP。當APP的打開頻次過低的時候,一是領英或者脈脈所提供的其他服務也就無法被用戶注意到,二是也會阻礙公司的商業化進程,例如廣告收入無法提升。據悉,目前脈脈大部分用戶的打開頻次都是一周一次。
但林凡認為,職場社交最為核心的事情,是打開人們的職場視野。職場視野又分成知識視野,人脈視野兩部分。一個好的職場社交平臺,應該能給大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人脈。
針對用戶打開頻次過低的問題,在2016年,脈脈在產品所提供的工具上做了減法,把很多的功能下線了,比如掃描名片的功能和撮合服務。林凡表示,當產品提供的功能太多時,團隊很難專注地解決用戶的核心需求,同時當用戶頻度不高時,脈脈提供的服務越多,反而越會給用戶帶來困惑。這個時候,脈脈寧愿不讓用戶看到這種功能,而是引導用戶去關注產品提供的核心價值和功能。
與此同時,脈脈也在優質內容生產層面上做加法。“在中國,基本上只有內容才能夠讓大家產生高頻的訪問。”林凡如是說到。今年5月,知乎公布了自家的一些數據,日活躍用戶達到了1300萬,月瀏覽量50億,人均訪問時長33分鐘。人均訪問時長大約是脈脈的兩倍。
這種內容上的"加法"體現在,其從2015年開始上線的一系列內容相關的功能,包括專欄、話題、職播、業問。以及近日,脈脈也策劃了一場名叫“知識裸捐”市場營銷活動。
與知乎上五花八門的知識不同,脈脈則會更專注于分享職場相關的知識。在林凡看來,職場知識分為兩種,一種是方法論,另一種則是專業知識。經典的方法論不會過時,但專業知識本身卻是在不斷地更新和變化的,特別是在最近這幾十年里面,整個進入知識的演進的速度非常快。
“當這個時代信息的流轉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它產生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們在職場上面面臨的挑戰就會越來越大。”林凡說到,“2008年之前,投放傳統媒體廣告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營銷模式,但微博、微信誕生之后,營銷人員就要學習自媒體營銷知識。微博、微信過去以后,他們又要研究視頻營銷、直播營銷該怎么做,現在大家又開始要想未來一兩年的營銷該怎么做。”
無獨有偶,在今年9月,LinkedIn 也推出自家的在線學習門戶網站 LinkedIn Learning,幫助用戶學習應聘崗位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旨在讓用戶掌握新技能并保持知識定期更新的學習計劃,其中線上課程主題包括商業、科技和創意主題,項目技能包括編程、寫作和會計等。
此外,中國之前的市場競爭充分的行業主要是互聯網和媒體行業,在這些行業,誰能獲取最優秀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然而在其他行業的競爭,更多地還是體現在資源的競爭。但在2013年、2014年,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經濟的開始全面放開,資本開始流向競爭充分的企業,并帶動整個行業對人才競爭。于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人們為了適應市場的競爭,也要學習新的專業知識。
同時,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會導致二、三、四線城市涌現出一批新的白領階層。但其實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包括職場知識和方法的使用。當白領在這些城市進行流轉的時候,知識學習的需求也就出現了。
目前,脈脈已有將近2000萬注冊用戶,日活用戶達到200萬。相較于2015年,這些數字增長了800%。依靠精準廣告業務,脈脈一年的營收已經達到了3000萬元,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
據林凡透露,未來一年時間內,脈脈會在產品、用戶和商業化三個層面發力。在產品層面,公司近期會推出一個新的功能,這個功能的會讓用戶消費到所有有價值的職場內容,脈脈希望借助于該產品能讓用戶的使用頻度有較大的提升。在用戶層面,公司會加大在金融行業、地產、文化傳媒行業、教育行業等用戶人群的滲透。商業化層面,脈脈會進一步提升變現能力,有可能會往技能和服務變現平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