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說,支付寶這次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一是場景、場景、場景,二是社交、社交、社交!(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先說場景,“支付寶”做本地服務,產品上是有可行性的。
首先,雖然商家和點評UI上很像,現行產品主體是折扣,先消費再支付(接著估計不會排斥先支付再消費)。從用戶認知上,本地服務和支付場景可以連接,產品銜接緊密;(類比淘點點的失敗,支付寶對本地服務的囊括遠遠大于手機淘寶,用戶激活和應用場景相同,而淘點點則不然)
其次,用戶的支付頻率大于本地服務頻率,加上支付寶本身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口碑,幾輪土豪式的補貼教育可能立竿見影。
然后,商家內容靠地推補足(螞蟻60億重啟口碑網),有可替代性,不形成絕對壁壘。對于用戶而言,支付寶做本地服務減少了用戶的操作半徑,如果運營得當,兩者結合提高了效率,
“來往”失敗,阿里仍想寄托支付寶的用戶基數做社交,推導起來就很困難。
支付寶這次改版,對支付寶的信貸也起到推動作用,支付寶花唄借唄也促使了人去消費,支付寶旗下現在有眾多金融產品:
1、螞蟻花唄,類似于網絡信用卡,很多支付寶用戶都有開通。
2、螞蟻借唄,這個就是純粹的互聯網金融貸款,支付寶用戶借款后按期歸還即可,直接秒殺了銀行貸款和線下金融公司。
3、金融貸,這個關注微信平臺愛卡指南可以申請,對于芝麻分要求需要500分以上才可以,額度比花唄高,最低是兩萬,最高是十五萬。
4、網商貸,可以下載app,也可以自己登陸支付寶查看。
阿里的社交一直做不出好的產品,從“旺信”到“來往”,再到今天的支付寶,希望把一個工具強行打造成社交產品必然不行。
第一、社交頻率是遠高于支付頻率的(其實支付寶最高頻的是余額寶),增加社交元素可行,但是演化出社交平臺不行;
第二、支付寶工具屬性太重,關鍵業務太多,不能舍棄,“朋友”不可避免成為附屬,淪為工具平臺的“工具”,社交怎么強的起來呢?
第三、社交和支付的銜接不比本地服務和支付的銜接,本身不是強需求。但做本地服務就必然接著支付,社交則不然,因此影響有限;
第四、社交中的“內容”必須用戶創造,現有微信,手Q等生態太成熟,用戶的遷移成本太高。而且社交本身是不能創造出來的需求,一定滿足某種普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