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Instagram 更新并加入了一個新功能叫做 Instagram Stories,它可以在照片或短視頻上添加字幕,還能把好幾段照片或者短視頻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故事。
還可以手繪涂鴉:
如果你也更新了,會在首頁時間線的最上面找到這些 Stories。
歐美青少年們紛紛表示這很無聊:拜托,Snapchat 早有這功能了好嗎?而且 Instagram 連名字都不換直接照抄啊!
我趕快下了個 Snapchat,結果發現 Instagram 可能真的照抄了現在的 Snapchat Stories 界面設計……
Instagram 的時間線邏輯跟 Snapchat Stories 幾乎一模一樣,上面一排是熱度較高的 Stories,下面則是好友列表的時間線
兩個軟件的時間線邏輯幾乎一模一樣:上面一排是熱度較高的 Stories,下面是好友列表的時間線
最尷尬的地方在于:Snapchat Stories 的功能,三年前就已經有了……
雖然Snapchat 在中國沒什么知名度,可這家公司的老板倒是讓很多人很羨慕:伊萬·斯皮格爾 Evan Spiegel,26歲,斯坦福輟學生,長相帥氣,最近的新聞是跟超模女友米蘭達·可兒訂婚。
不必多說,看看各家公眾號的標題,就能明白他的知名度了……
為什么斯皮格爾這么遭人嫉妒?說到底如果不是因為 Snapchat 在歐美國家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高,斯皮格爾也就是個每年上百個輟學創業的斯坦福學生當中長的比較帥的那只而已……
Snapchat 在 2015 年突破了 1 億日活躍用戶,距離公司創立僅過了四年。日活躍用戶當中高達 6 成的用戶創建自己的濾鏡照片或者短視頻發給別人——難以置信的活躍度。Snapchat 的官網還說:
任何一天當中,全美 18-31 歲的人群當中有 41% 使用 Snapchat。
On any given day, Snapchat reaches 41% of all 18 to 34 year-o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上面這些數據不是 Snapchat 自己吹的,而是eMarketer、尼爾森等市調機構的分析報告,足夠說明 Snapchat 在歐美用戶中有多么受歡迎。
而如果你能夠回憶起十年前 Facebook創立的故事,也許就能明白 Facebook 收購的 Instagram 為什么會抄襲 Snapchat 了:這就是下一個 Facebook 啊!
不少人都聽說過 Facebook 想要收購 Snapchat 的新聞。那是 2013 年 11 月中旬,有消息傳出Snapchat 拒絕了 Facebook 30 億美元的收購,時間點正好是 Snapchat 推出 Stories 功能的一個月之后。
到了 2014 年夏天,Snapchat 用戶在 Stories 里創造的照片和視頻總量,已經超過了軟件原本核心的“閱后即焚”聊天功能,讓這款一開始定位于“發布色情圖片和約炮信息”的軟件,搖身一變成了最火的真·社交網絡和內容傳播渠道/平臺……
Facebook 一直將 Snapchat 視作自己的死對頭。作為一家已經創立了 13 年的公司,Facebook 旗下已經有多款活躍用戶破億的互聯網產品,包括核心產品 Facebook、聊天軟件 Messenger,以及收購來的 Instagram。
但一場好夢做不了 10 年,早在 Snapchat 剛創立的時候,Facebook 就想滅掉它了,為此還在內部專門設立了一個攻堅部門——團隊名為 Creative Labs(創意實驗室),但主要任務其實沒什么創意可言,就是抄襲 Snapchat……
2012 年 12 月,Creative Labs 發布了一個名叫 Poke的應用,跟 Snapchat 核心的“閱后即焚”功能幾乎一模一樣,發送的文字、照片或短視頻可以在 10 秒內自動消失。而且,如果接收方在手機上截圖的話,發送方會收到警報,Poke 跟 Snapchat 都采用了這個設計。
當時,斯皮格爾對此作了簡單而又直接的回應:“Welcome,Facebook.Seriously.” 這個梗來自 1981 年蘋果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的廣告“Welcome,IBM.Seriously.”
結果,Poke 的用戶量增長極為緩慢,也沒得到太多正面報道。Facebook 在 2014 年把這個軟件下線了。
2014 年 6 月,Snapchat 用戶量節節升高,上線半年的 Stories 功能有了一些或小或大的進步,讓 Facebook 更加惱火。Creative Labs 又發布了一個名叫 Slingshot(彈弓)的應用,跟 Snapchat 的新核心功能 Stories 如出一轍,都是用戶自己用攝像頭拍攝照片或短視頻,添加濾鏡或涂鴉然后發給朋友。
然而 Slingshot 有一個喪心病狂的設定:接收方想看發送方發來的內容,必須自己先回復一條內容給發送方,才能打開之前的內容。官方對于這個設定的解釋,美其名曰是鼓勵大家都積極分享,降低單一一方分享的壓力,但結果卻是創建了過量的無意義內容。
最后,大家當然不愛用 Slingshot了。Facebook 在 2015 年 12 月下線了 Slingshot,順便撤掉了 Creative Labs 部門……
2014 年 7 月,那廂 Facebook 正用彈弓崩 Snapchat 家玻璃,這廂 Instagram 也搞了一個獨立應用 Bolt(閃電)。Bolt 整合了當時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流行元素,包括點對點圖片分享、短視頻、撤銷信息,以及——毫無懸念——閱后即焚……
母公司 Facebook 和子公司 Instagram 對 Snapchat 雙重夾擊,當時的市場被這三家公司搞得無比熱鬧。
但是故事的結局是,Bolt 后來被 Instagram 悄無聲息地關掉了。
而閱后即焚、照片短視頻、濾鏡、涂鴉、實時換臉、實時臉部特效等,所有這些被 Snapchat 揉到一起的東西,并沒有被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直接搬走,而是像潤物細無聲一般,融入了美拍、秒拍、Snow 等軟件里。它們并沒有特別火,總之是已經消失在后來追上的全民直播浪潮里了。
左邊 Snapchat,右邊曾在中國很火的韓國軟件 Snow
到今年,Facebook 對 Snapchat 發起的抄襲戰爭就進入第四個年頭了。你們猜,Instagram 的這次直接照抄起到效果了嗎?
“Instagram 有了Stories,所有人都在上面推廣自己的 Snapchat 賬號。不好意思 Instagram,你的努力我們看到了”……
其實還好,至少我關注的幾個 Instagram 大號都還比較給面子,在上面有的沒得發了一些自拍。考慮到龐大的用戶量,而 Instagram 又直接在主應用的核心——時間線上推 Stories,估計效果再怎么說也不會差……
只可惜,Facebook 抄襲狗的形象已經坐實了。我們也不止一次討論過,這家十幾年的老社交網絡公司,的確面臨著跟時代脫節的巨大挑戰。三年前我們曾經總結過 Facebook 的思路:遇到挑戰者,優先考慮收購;無法收購,就快速推出同類產品,然后寄望靠自己的平臺優勢、人口紅利去贏得勝利。
然而王權沒有永恒,當年 Facebook 顛覆了 Friendster、MySpace 等老牌社交網絡,現在自己也遇到了后來者 Snapchat。說不定五年,甚至更快,三年后,Snapchat 也會經歷同樣遭遇,資本市場的推動只會讓后浪來的更快、更洶涌……
多說幾句:倒是有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完整照搬過 Snapchat,你們肯定猜不到是誰:
這個軟件會在你注冊的時候給你默認關注幾個賬號,里面發的內容是這樣的:
軟件名叫點點蟲,請注意開發公司……
沒錯,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