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 36 氪接到消息稱,監管部門最近加大了對通信市場經營秩序的整治力度,工信部將叫停非運營商資質的所有個人免費通話服務,市面上涉及的產品包括,釘釘、易信、來電、企業微信、云之家等。
而就在剛剛,釘釘官方微信號發布了 “關于商務電話權益變更的說明”,如下圖所示:
在變更聲明中,釘釘取消了原有的 “一對一商務電話”, 轉而加大了 “電話會議” 方面的優惠力度。該變更將于 7月1日 正式執行。
“電話會議” 取代不了 “商務電話”
需要區別的是,“商務電話” 不同于 “電話會議”,釘釘的商務電話實質是 PSTN 業務,即用戶在 App 內呼叫后落地到手機,走的是運營商網絡,而電話會議則是雙方都在 App 內進行,雙方完全走互聯網協議。
據悉,這不是工信部的 “拍腦袋” 決定。在過年前,三大運營商就向工信部提交了相關問題的說明,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和討論,工信部終于做出了叫停決定。工信部這次叫停的重點放在企業級應用,因為他們多以商務電話為名,提供給用戶時長不等的免費通話。工信部給的期限是未來 10 到 15 天。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工信部昨日剛表示,鼓勵相關企業持證合法經營,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語音聲音和服務。當時有分析人士稱,工信部這一表態也可視作對相關傳言的辟謠,目前多數主流通信軟件都是合法持證企業。
但,從阿里釘釘剛發布的公告來看,分析人士所謂的 “辟謠”,只是我們理想化的過度解讀。
其實這也沒什么奇怪的。拿中國移動為例,2011年 至 2013年,用戶 MOU (平均每戶每月通話時長) 分別為 525 分鐘、512 分鐘、486 分鐘,而對應的話音收入則分別為 3640 億、3680 億、3556 億,收入遞減。此時再加上企業免費電話一攪和,勢必會讓盤子里的奶酪被吃的更快。
“商務電話” 叫停的背后牽扯
叫停免費電話看似是只是少了一個功能,但對釘釘等企業級應用或許不是。此前在《班聊 CEO 論微信、釘釘:“人的工作和生活是不能混在一起的。”》一文中,班聊 CEO 喬月猛表達過這樣的觀點:
IM 產品用企業數來衡量是不太準確的,還是需要看最終 C 端的活躍使用者。
釘釘背靠阿里對外鋪張速度確實很快、知名度也蠻大,但留存用戶很大程度依靠的是 “免費電話” 這項功能,這樣,吸引的用戶多會是像物流人員之類沒有固定工作場景的低質量用戶。
按照這個判斷,叫停免費電話后,釘釘的用戶增長應該會遭遇一定的挫折。
但是近期 36 氪在報道《Tower 完成 2000 萬元 A+ 輪融資》時得知,釘釘的主力用戶可能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互聯網企業,而是想要轉型 “互聯網+” 的傳統企業,他們往往財力雄厚,員工人數眾多,要求也沒有互聯網企業那么繁瑣。所以,才會在 3 個月內給 Tower 導流了 200 多萬新用戶。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叫停免費電話似乎對釘釘也沒有太大損失。
有媒體采訪了釘釘相關工作人員,得到的回應是:
未來所有個人商務電話將全部被取消。而這一調整背后產生的影響,暫時無法評估,并在數據層面突出。而具體的影響數據統計后續將逐步對外透露。
但我們不要忘了,可以實現 “免費通話” 不止釘釘,如易信、企業微信等應用都位列榜單。所以,接下來應該會聽到更多的聲音。而這一領域最成功的玩家是 Skype,也是第一批全球免費的語音通話軟件,目前擁有超過 3 億的活躍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