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微軟研究院開發的社交網絡Socl正式上線。
它有著在當時最簡潔的社交瀏覽界面,也有著強大的必應搜索引擎支持,當然也少不了龐大的微軟用戶群作為內容支持的基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相當實力的社交網絡,下場落得比Google+還慘。
從Wallop開始
Wallop并不算是Socl的前身,但卻是微軟探索社交網絡服務的第一步。
2005年,微軟開始了Wallop的設計。在設計之初,微軟就打算不與Facebook、MySpace等發展迅猛或較為成熟的的大型社交網站進行對抗,而是希望通過以終端應用的形式來構建的社交網絡平臺,如Facebook的Bebo等產品。
Wallop希望從“社交”方面尋找突破口,它擁有一套能夠通過用戶行為自動尋找并建立關系的社交算法,并希望以此為賣點;此外,Wallop也希望成型后的社交網絡不僅僅能夠發布文字消息,還能夠分享鏈接與圖片,播放音視頻,還允許上傳其他文件,并且能夠在線組織小型的視頻活動。
2006年,Wallop從微軟拆分,成為一家獨立的初創公司。沒有更多的媒體和消息源來報道這次拆分,但從微軟官方的消息來看,似乎公司和風險投資商都看好這樣的社交媒體。
但在2008年之后,Wallop最終走向了關閉。
維基百科中有這樣一條解釋:
Wallop使用了朋友邀請制,這意味著只有被邀請的用戶才能夠進入這個社交網絡,而這是Facebook在2006年10月就已經放棄的做法。這或許是Wallop快速消亡的誘因之一。
卷土重來
2009年,twitter誕生。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社交網絡產品讓人與人的線上社交發生了重大改變。不斷地有人意識到“分享”和“互聯網”之間的關聯,開始推出各種各樣的社交產品。2010年,Instagram、Path、Pinterest等重量級社交媒體崛起,讓普通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消費的時間和精力更長。面對席卷整個互聯網的社交風潮,谷歌最終也坐不住,于2011年6月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網絡產品——Google+。
或許是因為微軟仍在史蒂夫·鮑爾默的管理之下,因此看到谷歌推出Google+之后,微軟也急于推出新的社交產品,因此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微軟研究院旗下的融合實驗室(Microsoft’s Future Social Experiences Labs,簡稱Microsoft FUSE Labs)就啟動了Socl的封閉測試。2011年11月,數字媒體The Verge獨家曝光了Socl的存在,并放出了網站的一些截圖。
內側版本的Socl網頁除了在界面上與Facebook十分相像之外,兩者在功能上沒有太多相似之處。相比Facbook,Socl更加輕量,它沒有文章發表選項,沒有社群,只有簡單的帖文界面。
并且早在Socl推出第一版的時候,搜索就被放到了整個社交網絡的核心位置。融合實驗室總經理Lili Cheng博士曾經解釋過“搜索”對社交網絡的意義:
搜索通常是一個人的行動,但在社交網絡出現之后,人們開始愿意、也很容易將搜索結果分享給更多的人,但若想將一個搜索范圍內的內容分享給用戶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此我們想試試將搜索和社交結合起來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
因此,Socl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分享搜索結果,這樣一來,用戶能夠在自己的時間線上看到自己關注的用戶在搜些什么。在2012年5月進行改版之后,Socl還允許用戶在一條帖文中插入鏈接、圖片和搜索結果等。
“社交網絡最終會與搜索融合”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在搜索引擎上搜不到的資源和文章,大多都能在社交網絡上搜到。但事實上這樣的狀態,與微軟的想法相去甚遠。
微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狀態,即一個用戶提供自己的搜索方向,其他用戶來推薦更精準的答案,這樣的社交網絡更像是一個基于搜索引擎的社群,而不像是為每個人準備的發聲窗口。但遺憾的是,微軟并沒有把握這一點。
在社交網絡上,用戶并非都愿意將自己所思所想分享給所有人,有時候他們會表現的很自私。
一落千丈
2012年12月6日,Socl終于正式上線。盡管全新的Modern Design界面十分清爽,套圖展示也很美觀,但是事實上,除了界面的不同之外,正式上線的Socl與Facebook、與Pinterest、與Google+相比,在內容與功能實現上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Google+集成了Google搜索引擎,沒有Facebook的文章和深度板塊,盡管擁有獨特的“圈子”功能,但網站界面與Facebook有不少相似,又與Twitter相近的機制還是讓Google+成為了生長于Facebook和Twitter夾縫中的雞肋產品,而不是谷歌心中所想的,打算大一統的整合式社交媒體服務。
諷刺的是,由于微軟的“跟風策略”,Socl也跟著走錯了步子。
2013年12月8日,Socl推出了iOS版、Android版和Windows Phone 8.1版本,但推出之后,這款應用便沒有了下文;而網站在隨后進行了一次小更新之后,也不再進行維護。
同一年,Google+的UI進行了改版,并在Google I/O大會上進行了展示,而且現在仍在穩定運營。但盡管如此,Google+仍已經被認定是一款失敗的社交網絡產品。
盡管微軟從未正面回應過,但許多人都認為Socl就是用來對抗Google+的商業化產物,并且微軟從沒想過谷歌的產品會失敗過,也沒想過自己的產品思路,甚至與對手競爭的思路都已經不適用于打造社交媒體,甚至不適用于這個正在劇烈動蕩,整個互聯網產品都正在社交化、服務化的環境中。
不論是社交媒體如遇雨后春筍般新興,還是各類社交服務鋪天蓋地的現在,同類型的產品不僅僅要考慮對手,更要考慮用戶。那么,社交媒體如何贏得用戶芳心?就是在沒有社交媒體的時候,創造出社交媒體,而不是開發同類產品的競品。
然而在Socl的關于界面上,卻有著這樣的一段話:
On Socl, as well as Facebook, Pinterest, Tumblr, and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