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開始,知乎作為一個知識分享社區,已經走過了漫長的五年。2016年,知乎已經成為一個擁有5000萬注冊用戶的大平臺。
知乎的創始人周源曾經把“知乎”這個的搭建比喻成一座城市的建造,相比于一個產品經理,在項目上線、社區擴大之后,自己要學會成為“市長”。在前不久上海的知乎鹽Club媒體發布會上,他再次引用這個譬喻,只是五年之后,知乎發展的環境、這座規模空前的“城市”的發展狀態,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南方日報記者 陳若然
完善“基礎設施”帶來的繁榮
在上周末,即5月14日,知乎在位于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第三屆鹽Club現場舉辦媒體發布會,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介紹了知乎發展最新情況并公布核心數據。
據周源現場披露,截至2016年5月,知乎已擁有5000萬注冊用戶,平均日活躍用戶量達13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33分鐘,月PV(頁面訪問量)超過50億。全站目前累計產生了1000萬個問題,3400萬個回答及3500萬贊同。
與2010年剛剛上線的討論嚴肅問題的社區相比,是一個爆發級別的數量增長。創立5年后,知乎正在成為中文互聯網年青一代用戶溝通、交流,并分享彼此知識、經驗、見解的新型知識中樞。
“我以前打過一個比方,說做社區的人非常像建造城市的人。這是什么意思呢?建造城市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事情特別多,它不會因為你做成了一件事情這個城市就可能非常豐富,它需要你把很多事情全部都做好,它才有可能有發展、有進步。”周源說。
在他看來,做社區與建設城市是非常類似的,“必須做很多事情,可能普通的用戶他不一定能夠感受到,但是如果你不把這件事情做好,社區就會失去自己的生命力。”2014年,周源在回答當年的工作時表示,當時知乎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治理衛生、修補窗戶上。而回顧2015年,“市長”周源在做的則是“基礎建設”,即產品和社區管理。
2015年11月,知乎開始與搜狗合作提升搜索功能,效果立竿見影:知乎站內搜索結果準確度當即大幅提升,目前,站內搜索頻次相比合作前增長80%,日均搜索請求達5000萬次。
另一方面,對于知乎這種知識分享社區平臺,原創內容合法權益的保護是“城建”要點。2016年初,知乎與微信合作,正式上線“微信公眾號侵權投訴產品”,未來將對長期抄襲用戶原創內容的微博營銷賬號提起訴訟。同時知乎將于6月推出付費授權功能,支持原創者和內容使用方順暢溝通。周源透露,目前,50%的用戶自主投訴在25分鐘內被處理。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基礎建設”搭建起來將使城市繁榮,而對知乎來說,這樣的完善為平臺吸引了更多高質量的用戶。據披露,去年,有更多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新用戶加入知乎。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有110個大學畢業生最常從事的具體職業。知乎能夠發現103個與之對應的職業用戶活躍群體。
“商業化”渠道初成型
除了基建工作,另一個所有內容平臺都會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變現。對于知乎來說,去年,也是知乎在商業化道路上走出初步成型一步的關鍵時點。“文火熬湯”的知乎,在商業化這條路上似乎終于熬出頭了。
今年4月初,知乎上線了獨立開發的原生廣告系統。不過,與傳統的頁面彈出、插入式廣告不一樣的是,知乎的廣告強調“原生廣告”。而“原生廣告”的不同之處在于,除了直接打出了“這里是廣告”的大標題,也同時做到即使是廣告,也使廣告的展示形式和落地頁面都最大程度保留原生廣告所需要素,廣告信息則強調知乎風格和品牌價值。
據了解,知乎“這里是廣告”的首批合作方包含索尼、Kindle等品牌,知乎方面也承認,“這里是廣告”嘗試做的原生廣告形式目前已為知乎創造了快速增長的收入。
周源認為,商業化不應當建立在對社區核心價值破壞的基礎上。在目前消費升級時代的大環境下,人們越來越需要有價值的信息來幫助完成消費決策。好的廣告應該幫助人們鏈接和了解那些有趣、有用和有價值的商品及服務。
另一方面,在上周,知乎剛剛對媒體發布了新產品,還在公測階段的“知乎Live”。“知乎Live”是在個人首頁頂部以入口形式出現的產品。“知乎Live”以實時問答形式展開,公測初期,用戶需要通過申請和審核,方能成為“分享者”,繼而自主決定發起時間,在單獨的Live內圍繞所擅長話題進行答疑、分享。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剛剛上線,“知乎live”已經有了對手。3月13日,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在他的微博上宣布果殼又做了一款新產品叫做“在行”。通過“在行”,可以約見不同領域的行家,與他們進行一對一見面約談。更接近的是最近刷屏很多人朋友圈的“分答”,口號是“花幾塊錢向自己感興趣的人提問”,一方面獎勵知識的共享人,一方面為提出好問題的人帶來收益。這些,似乎都與知乎的新嘗試造成競爭。
“承載人們認知盈余的形態已很多,未來將更加豐富,無論是AMA還是問答懸賞,都是其中一種形態。”周源說,態度依舊開放,“大家如何在里面能夠繼續保持使用體驗,如何提供更多的場景給社區里面每一個用戶,提供不斷地持續高效的內容,是我們會一直思考的問題。”周源說。
對話
知乎創始人周源:知乎將向適合自己的方向前行
南方日報:知乎發展已經滿五周年,2016年,行業的生存環境、平臺發展方向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知乎是怎樣適應這些變化的?
周源:變化不是突然造就的,而是一點一點產生不同。舉個例子,過去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用戶優先通過手機來獲取信息,而用戶使用知乎的場景也變得更加的豐富。
我們在圍繞幫助用戶更好地進行知識經驗分享、發掘新機會這個方向上,也始終在進行產品的豐富和嘗試。從最初只有問答,相繼推出了文章、專欄、電子閱讀、視頻欄目“職人介紹所”甚至知乎Live,都是希望能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分享知識、經驗、見解的需求。
知乎做出版并非出于盈利目的。我們首先是為了能夠回饋站內的優秀回答者,從跟這些用戶日常溝通和收集的反饋來說,出書這件事對于他們是一種比較好的激勵,也為用戶帶來了新的機會。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挖掘和再組織,抵達更廣泛的人群,產生進一步的公共價值。
南方日報:在涉足電子出版、引入原生廣告之后,知乎在過去一年商業化帶來的成果如何?
周源:廣告和原生廣告是知乎目前核心的商業化手段之一,尤其后者。知乎做展示類廣告已經有一年多時間,而原生廣告在去年登陸知乎日報后,今年4月份在知乎社區也正式上線了。
目前有合作的品牌包括Kindle、索尼、戴森、Tiffany蒂芙尼等等,廣告主和用戶的反饋都很好。而知乎整體廣告收入的增長目前正在不斷翻倍中。
南方日報:近期崛起了一批與知乎Live的問答形式相似的實時問答互動平臺,這些平臺是否知乎Live的競品?
周源:我們很贊賞所有參與探索專業知識變現的朋友和產品,做探索的人越多,越容易試錯出清晰地方向。
而回到知乎Live本身,知乎做Live的初衷是為了滿足用戶在移動場景下的使用需求,幫助用戶更高效地交換有價值的信息,同時也為用戶在知乎“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發現新機會”提供一個新的承載形式。這其實是在原有社區產品基礎上,一個新形態的補充。
知乎Live依托于知乎社區,對于參與的雙方都有非常大的參考意義,這也是其天然的優勢所在。對于“分享者”來說,根據知乎站內話題熱度和討論沉淀,他能清楚地知道,有沒有潛在的用戶愿意來聽他的Live;同時對于“聽眾”來說,這場Live值不值得聽,也可以通過分享者本身在知乎站內的頁面來幫助判斷;這是一個原先基于知乎社區就很明顯的供求關系,依托的核心,還是知乎社區本身。
南方日報:知乎Live上線之后未來的商業化路線是怎樣的?知乎Live這個產品是否將獨立出來,發展成為有更多的細分領域的生態圈?
周源:知乎做Live產品是為了豐富和滿足用戶場景化需求,依托的是本來就存在的社區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獨立出來再發展生態圈至少從目前來暫時沒有太大必要的。
知乎Live可能是專業用戶知識變現的一個可行渠道,但并非知乎商業化的主要承載形式。
南方日報:內容變現始終是圈內所公認的關鍵、也是挑戰性的問題,對此是否能夠分享一下您的心得?
周源:歡迎關注我們接下來的其他動作。內容變現這個話題確實在目前非常熱門,但是知乎不會因此改變自身的規劃。知乎正在成為年輕人知識分享與連接世界的方式,我們未來會繼續針對用戶的真實需求,通過適合自己的方向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