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飛信即將關停"的新聞鋪天蓋地,刷爆了朋友圈。
飛信真的要關停了嗎?其實根本沒有。
這只是"一則公告引發的血案"。
只不過,"血案"的背后,有多少人以為飛信早死了,有多少人認為飛信真死了或就快死了?又有多少人盼著它死?
一
事情的源點,是5月16日下午,北京移動在官網上發布的這樣一則公告:
這個公告很快被媒體解讀為"飛信即將下線,停止服務",并迅速成為了熱點新聞。
但事實上,這個消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誤讀。
如同前文圖中的紅框標示,中移動要下線的,是這個"短信轉飛信業務",而不是飛信。
這個"短信轉飛信業務"是什么鬼?
我們來看一下中移動新聞中心給出的官方解釋:
1、"短信轉飛信"是在北京地區試用的,一項短信與飛信融合的收費業務。
2、通過這個業務,客戶可以使用飛信PC客戶端,在線接收、回復和保存短信。它對用戶的主要價值,是對短信記錄的"保管箱"。
3、這個業務跟飛信客戶端內容自動轉化為"12520+手機號碼"短信息,或通過飛信發送短信等主要的免費業務功能,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移動內部的朋友透露,中移動下線這個業務的核心原因,是這個業務過于小眾,目前已經"基本沒什么客戶用了"。
這很容易理解,這個業務就相當于用微信PC版客戶端收發QQ消息,而且必須每個月交錢才能用。
你會用嗎?我反正是不會的。
二
那為什么它會引發了各方誤讀呢?
一位朋友的猜測是,由于這個公告過于簡單,沒有對"短信轉飛信"業務給出解釋,在移動發公告的人看來,這是個"業務"的名稱。可大多數更容易把這個名字當成功能:飛信與短信互通的基礎功能,所以被被媒體理解為短信和飛信消息互通這個核心通道被掐斷,進而誤讀為"飛信即將關停"。
這種案例并不少見。就在不久前,中國工商銀行剛有過一次類似經歷,由于一個細分業務使用了"個人賬戶綜合理財業務"這個含糊名稱,也差點引發用戶恐慌:
這些慘痛的案例給我們上了活生生的一課:要給業務產品取名字,這也是一個技術活!
別光顧著高端大氣上檔次,也要注意別搞混了。
當然,如果你對自己的活兒有底氣,這倒也不失為一個"碰瓷營銷"的路子。
比如飛信,你看,這不就妥妥地重新登上了頭條么……
三
各個群里聊起飛信,聊出了不少故事與回憶:
故事一:
"我一直非常非常希望飛信能夠崛起,比群里任何人都希望。"一個朋友說。
"在飛信最紅的時候,我花了一筆錢,買了不少飛信靚號,比如888888、999999、1234567 之類的……以為可以和QQ號甚至域名一樣。收藏起來坐等升值……結果呢……"
故事二:
"2005年,有一位朋友問我,你說我是去移動好呢,還是去騰訊好呢?我思考了一會告訴他,去移動。"另一個朋友說。
"他問為什么,我說移動有飛信,這是未來。當年,飛信剛推出來,而我的判斷是,手機上的IM必將取代pc上的……"
"結果,導致他晚加入騰訊7年……"
故事三:
"不論飛信是否成功,它為中移動帶來的巨大價值,都難以衡量。"一位運營商老員工說。
"在發展最快的年代,中移動在校園市場移動的占有率一度高達98%,校園市場的成功緣于動感地帶這一品牌,而支撐這個品牌核心產品,就是飛信。而校園市場的絕對優勢,又讓中移動在整體市場占有率方面占盡了先機。"
四
雖然飛信關停只是誤讀,但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會誤讀,有那么多人相信誤讀?
因為錯過了最佳機會的飛信,形勢早已不復當年。
在2011年8月,飛信的注冊用戶曾高達5億,活躍客戶巔峰時期一度接近9000萬,連QQ都無法抵抗飛信在移動端的一家獨大。
但最終,它的輝煌被后起之秀微信取代,自身業務逐漸走上下坡路。這也成為中移動轉型移動互聯網路上,最遺憾的扼腕之痛。
飛信為何錯失良機,各種分析早已汗牛充棟,此處不再討論。
但無論如何,飛信的衰落都已成為事實。
"短信業務江河日下,飛信唯一的優勢蕩然無存,基本等于死了……站在還在使用他的用戶其實是在趕尸,趕完了,就可以埋了。"前文提及買飛信靚號的朋友說。
不過,飛信真的快死了嗎?未必。
飛信可以在不建群組的前提下,實現免費、方便短信群發,與其他IM相比,這對接收者依然有更強的提醒能力,也更適應一些特殊的場景(比如家校溝通等)。
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一直緩慢萎縮,飛信也依然會在小范圍里保持著它的生命力。
就算有一天,它的用戶真的降到臨界點之下,以運營商的習慣,它也多半不會關停,而是會繼續在系統中如同幽靈一樣游蕩。
君不見,如今即使在一個省,各種各樣的運營商套餐,也都還有成千上萬之多。
更何況,據說飛信還將以新的方式涅槃重生。未來,它又會是個新平臺:融合通信。
這個新業務的名字,叫"和飛信"。在今年的巴塞羅那通信展上,這個業務已經對外亮相。
至于"和飛信"能不能再打下一個大大的江山?這個懸念是后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