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Yahoo CEO Marissa Mayer 還在繼續試圖用戰略性撤退拯救這互聯網界昔日的霸主。對沖基金 Starboard Value LP 發起爭奪戰,想要撤換 Yahoo 所有董事會成員。Mayer 對此并沒有激烈反抗,她同意讓 Starboard CEO Jeffrey Smith 以及他的三名手下加入董事會。
顯然 Starboard 同意 Mayer 的做法的原因絕非是因為它想讓 Yahoo 重整旗鼓、找回昔日的光輝然后再次成為科技界的領袖。所以說如果你是特別崇拜 Mayer,或者特別喜歡 Yahoo 新出的天氣應用的話,夸誰都行但記得千萬別夸 Jeffrey Smith。這家對沖基金對于改變世界這種科技人員的夢想沒啥興趣;他們的目標是要保證合伙人能賺到錢,也就是普遍對沖基金的終極目標。我的問題就是,Starboard 到底打算怎么做。
目前我們比較清楚的就是,Starboard 應該會催 Mayer 盡快賣掉 Yahoo 的核心業務,也就是媒體資產和服務。一旦出售完成后,下一步就是想辦法把公司在中國阿里巴巴和日本 Yahoo Japan 的股份轉換為股東價值,以此來合法降低美國政府可能會收的稅。
但我真正擔心的是 Yahoo 的知識產權。換句話說,Yahoo 是否將會成為專利流氓?
站在 Starboard Value 的角度看,專利是一種難以抗拒的東西;事實上對沖基金看到專利就好比鯊魚見到血。2012 年 Starboard 接管 AOL 的時候就曾要求 AOL 的 CEO Tim Armstrong 靠專利賺錢。雖說 Starboard 奸計沒有得逞,但 Armstrong 還是在重壓之下把 AOL 的專利組合以十億多美金的高價賣給 Microsoft,總金額超出了專家預期。
Starboard 對于靠專利賺錢——尤其是通過出售專利的深愛,本質上來說就是把整個公司甩賣掉。賣掉專利,把員工重心從工程師移到律師,對于一個公司而言這無疑就是公司理念和理想的終結。
Starboard 的還有一套戰略就是強迫公司接受自己控制,或是誘使公司成為專利流氓。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 Openwave。在 Starboard 盯上這家公司之前,Openwave 主要是為移動運營商開發消息軟件。2010 年,Starboard 瞄準了 Openwave 并取得了控制權,讓其合伙人之一坐上了董事長的位置。Starboard 把 Openwave 的工廠移到了內華達州雷諾,把名字改為了 Unwired Planet,并開始專門靠知識產權賺錢。在被 Starboard 蹂躪之前,Openwave 曾經是擁有 2200 名員工的大公司,且潛心于開發產品。然而變身為 Unwired Planet 之后,公司只有 16 名員工,專門通過公司名下的專利和從 Erricson 獲取的專利組合敲詐其他公司然后分贓。這家公司曾經起訴過 Apple、Google 還有 Square。人們把它稱為專利流氓,但董事長卻滿不在乎。「你們愛叫啥叫啥,反正非常不巧的是我們的業務窮的只剩專利。」Unwired Planet 的總法律顧問 Noah Mesel 毫不在意地說道。
2013 年,Tessera 的 CEO 注意到了 Starboard 的管用套路,并且對 Starboard 提出的撤換其董事會的要求非常不滿。不過不太一樣的是,Tessera 的主要利潤來源本來就是知識產權。事實上 Tessera 不怎么生產實體產品,主要靠知識產權包括起訴侵權者等手段獲利是出了名的。但 Tessera 的臨時 CEO Richard S. Hill 堅持 Tessera 的這些利潤都是合法合理且誠實的,Tessera 手下真的有一群科學家專門負責開發新東西。因此當 Starboard 威脅 Tessera 撤換董事會的時候,Hill 是最擔驚受怕的那個人——他生怕 Starboard 會解雇那些科學家,停止創新,把 Tessera 變成純粹靠售賣知識產權并告人侵權賺錢的專利流氓。
心急火燎的 Hill 決定另辟蹊徑,把 Starboard 的問題公之于眾。他為 Forbes 寫了篇文章,表達了他內心深深的恐懼。文章標題為「別把我的公司變成專利流氓!」,開頭如下:
2012 年 3 月 23 日,這或許將會是美國企業歷史上第一次,上市公司的股東將投票決定是否將一家技術革新企業變成專利流氓。作為 Tessera Technologies 的董事長兼臨時 CEO,作為一個費盡心血通過在市場上為顧客服務增加股東價值、而非在法庭上打擊被告的男人,我懇請我們的股東們放我們一馬。好玩的還在后面。最終,Starboard 還是贏得了董事會座位,并迅速地發起了專利流氓大法,但 Rick Hill 也沒有身敗名裂失去一切。雖然他的懇求沒有實現,Hill 徘徊了一陣子以后又回到 Tessera 坐回了他的董事長坐席,如今正和 Starboard 的「入侵者」們待在一起。
Hill 為啥改變了想法投入了「入侵者」的懷抱,其中緣由誰都不知道。(Hill、Tessera 和 Starboard 都拒絕對此篇做出回應。)可靠的推測之一是 Tessera 并沒有像 Hill 所懼怕的那樣被分解成渣渣。在公開文件中,公司聲稱如今手下還有 200 名工程師,雖然其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專利——包括專利訴訟。
總之,給 Forbes 寫了那篇文章的 Rick Hill 如今就坐在 Starboard 塞進 Yahoo 董事會的天鵝絨革命四人組里。如今 Starboard 在 Yahoo 的董事會里安插了四名代表,Starboard 想吞噬 Yahoo 把它變成專利流氓的野心也眾人皆知了。
但 Starboard 大概會后悔沒有早些下手,因為 Yahoo 知識產權的故事劇情已經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轉折。沒想到的是,Yahoo 早就開始賣自家的專利了;確切地說,是從 4 年前就開始了。CEO Mayer 在為 Yahoo 爭求一線生機的同時也在通過售賣有價值的產權來拉高利潤,其買家中也包括競爭者。當我問 Yahoo 對此有何評論時,Yahoo 發言人引用了 CFO Ken Goldman 在 2015 年最后一季度的財報會議中說的一番話。Goldman 解釋,Yahoo 已經「開始剝離非策略資產了。這以為和 Yahoo 將會通過非策略專利盈利,出售有價值的房地產以及其他非核心的非策略資產。我們預計這將會給 Yahoo 帶來巨額的利潤,總共將會超過 10 億美金。」
所以這些非策略專利都是什么?PatentuVue 在 2015 年給出的報告中記錄了部分去年 Yahoo 賣了的專利。
10 項專利賣給 Snapchat,其中包括即時通訊和屏幕共享。
9 項專利賣給 LinkdIn,包括社交媒體。
6 項賣給了 Visa。
但早在 2015 年之前,Yahoo 就有 6 項專利賣給了 Match.com,5 項賣給了 Pandora,單單賣給阿里巴巴的就賺了 7000 萬美金。不過出手最闊綽的還是 Google,單單 2014 年就從 Yahoo 手里買了 55 項專利,其中包括搜索、位置、音樂、社交等各種技術向內容,還有倉庫儲存管理等等。
Yahoo 產權的受益者不僅僅是那些知名技術公司,還有那些最資深的技術大神都認不出名字的公司。其中有 Energetic Power Investment,于 2014 年 8 月份從 Yahoo 買了 26 項專利技術;還有 Jollify Management,共買了 10 項。這些公司似乎本來業務就以知識產權為中心。據 IAM 報道,這兩家公司的地址都一樣,就在英國維京群島上。
這些專利中,有些可能確實與 Yahoo 現在的業務并不相關,甚至是 CEO Mayer 反復強調是 Yahoo 復活的救命稻草的搜索引擎。至于其他的,卻是 Yahoo 如果想復興的話很有可能會需要的技術。舉個栗子,開發消息類軟件已經成為了互聯網業的主導模式,很多公司都非常看重即時通訊技術;但 Yahoo 卻把相關專利賣給了 Snapchat。不過,如果你很快就會被從現在住的公寓里趕出來的話,那你賣光家具也不難理解——哪怕你希望當你搬進新房子、手頭寬裕一些后,你還是會想接著用這些家具。
與此同時,Yahoo 生產專利的速率也在急劇下降。2007 年,Yahoo 申請了 299 項專利;但 2013 年卻只有 66 項。
但 Yahoo 手頭還有很多專利,例如搜索、廣告還有 Fantasy Sports 等等。這些專利總共預計會值 40 多億美金。這些專利中,尤其是在幾年前 Yahoo 還稱霸互聯網商業和廣告業時的那些,涉及范圍相當廣。因此如果 Yahoo 就這些專利積極訴訟的話,恐怕真的會變成一場浩劫。有人猜測 Starboard 是否打算把 Yahoo 的核心業務和知識產權剝離開來,并繼續賣專利或是到處打官司賺錢。斯坦福大學的法律教授 Mark Lemley 表示這種做法確實有先例,例如 Nokia 就出售了硬件但保留了知識產權。因此 Yahoo 很有可能會成為專利流氓幫主。
這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你從以下這段對 Yahoo 內部新權的描述自行理解吧:
Starboard 向來都會挑知識產權豐富的公司下手,發動政變,奪取實權。然后它就會從公司的研究開發部門撤資,解雇員工,開始用老辦法,犧牲公司的長期發展并在短期內牟暴利。這種「老辦法」,我個人認為無異于為了收獲蘋果而砍掉整棵蘋果樹。這段話,就是那個曾經公開警告專利流氓 Starboard Value 的 Tessera 董事長 Richard Hill 所說的。不過現在他說法一定已經不一樣了吧。如今他已經成為了 Starboard 的人,正坐在 Yahoo 的董事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