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估值大約30億~40億美元,而在2008年Yahoo曾拒絕了微軟450億美元的收購,8年過去了,Yahoo的收購估值已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傳言Yahoo即將被收購,提醒大家這家公司還活著。
今年2月份,Yahoo董事會明確表態,即將拍賣其核心資產。截至4月18日初始競價結束,尚無官方正式決定和通告,Verizon(威瑞森,美國最大電信公司)目前在收購中處于領跑地位。Yahoo估值大約30億~40億美元,而在2008年Yahoo曾拒絕了微軟450億美元的收購。
8年過去了,Yahoo的收購估值已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令人不得不感慨,這一曾經龐大的網絡帝國已日薄西山。
Yahoo成立于1995年,它成功地探索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那就是通過互聯網免費提供信息,并通過廣告賺錢。它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塑造了一個傳奇,Yahoo門戶、Yahoo郵件和Yahoo都廣受好評,成為互聯網早期最成功的企業。遺憾的是,2000年以后,Yahoo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越來越少,只是在不斷地收購公司,光環也被Google和Facebook等新貴奪去了。
互聯網圈有一個“狗年”的說法,狗的壽命大約是人的七分之一,在互聯網公司工作一年相當于在傳統企業工作七年。按照這個類比的話,21歲的Yahoo已經是一個非常高壽的企業了,要是換在傳統行業里,差不多是140多年的壽命。在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都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企業,能夠活過20年的企業屈指可數,在一些互聯網新秀看來,Yahoo已經是一家爺爺級的公司了。
曾有一句話廣為流傳,說的是微軟在收購諾基亞手機時,當時的諾基亞CEO說:“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雖然這句話后來被證明是子虛烏有的,但其道理對于很多傳統企業而言(Yahoo也是互聯網里的傳統企業)確實適用,換個句式來說就是:“你沒有做錯什么,就是太老了!”
沒錯,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老”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一個人老了,他會失去活力、反應遲緩、故步自封、自以為是,一個企業老了,這些毛病也都會出來。很多企業都說要“基業長青”,但能夠生存一百年以上還能引領時代潮流的寥寥無幾。吉姆·柯林斯也研究過企業如何保持“基業長青”,還專門寫了一本書,結果書中提到的“優等生”在20年后超過一半陷入困境,甚至不復存在。
為什么會這樣?其實企業和人一樣,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企業的早期就像一個人的青年時代,他們干勁十足,善于學習和協作,往往抓住一個商業機會,就能快速做大。創業者們把創新當作自己的使命,當作生存的必備技能,不斷開拓進取,創造客戶價值,企業也越來越發展壯大。
當企業變大了之后,創業團隊也開始慢慢懈怠,失去了原有的企業家精神,各種條條框框多了起來,他們離客戶和創新越來越遠,企業慢慢失去市場份額,也開始慢慢走向衰退。
可能有人會說,在歐洲和日本不是還有那些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嗎?是的,但如果你仔細分析這些家族企業,就會發現這些家族企業大多數是在一些傳統行業里,比如維修寺廟、溫泉旅館、奢侈皮具、葡萄酒釀造等。這些行業本身變化非常緩慢,沒有太多技術創新,這些企業規模也普遍不大,所謂的家族企業原本就是一個手藝相傳的作坊,真正做成企業也就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這樣的家族企業在中國也存在過,但中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未來也很難復制這種奇跡。
再來研究歐美那些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跨國企業,這些企業也被一些研究者劃歸為家族企業,包括IBM、寶馬、歐萊雅等,但這是一個誤解。這些企業一開始的確是家族企業,由家族成員主導經營,但傳至第三代之后,家族成員還能主導經營的已經寥寥無幾,基本都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家族成員只是傳承財富,而不是傳承企業。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樣的企業已經不是家族企業了。你可以講“富過三代”的故事,但這是家族財富的傳承,不是家族企業的傳承。
為什么企業難以基業長青?究其本質,就在于企業存在的意義在于創造客戶,在一個技術變化快速的行業里,行業環境和產品服務也在快速變化,企業要踏準節奏,踏浪而行,實在太難了。一個企業能在一個技術浪潮中成為領導者已經很不錯了,像IBM這樣能夠踏準幾個浪潮的更是鳳毛麟角。
為什么家族企業難以傳承?你要指望三代以上的家族成員都對家族企業的業務有興趣,而且有能力駕馭變化的市場環境,實在是太有挑戰了,因此交出經營權是明智之舉。
企業是一個不斷創造、傳遞、支持和獲取價值的系統,包括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和資本模式都會不斷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其背后則是管理層尤其是創始人心智模式的變化。
“窮則思變”,讓一個創業者改變心智模式不難,但要讓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改變心智模式,實在是太難了。筆者經常對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說:“那些讓你成功的經驗,很可能阻礙你繼續成功”,因為以往的成功經驗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反而是負擔。那些持續成功的企業,并非是因為它們有多么強大,而是因為它們善于學習和變化,從而不斷適應技術變化的市場環境的變化。
企業轉型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但筆者認為90%以上的企業是沒法轉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已經老了。這個“老”——不是生理年齡有多老,而是心理年齡已經老了,他們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也不愛學習,他們注定是要被時代淘汰的。
每次遇到這樣的企業家,筆者都會勸他們別瞎折騰了,而要去投資那些代表未來的創業者。道理是同樣的,你沒有做錯什么,就是太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