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還記得曾經喧囂一時的微信電話本么?在火爆一時之后也歸于沉寂。而至于來電,以騰訊向來左右手互博的出牌規則,或許最大的敵人是企鵝帝國自身,其它諸如kc、3G免費電話等產品,在沒有背靠大樹的背景下,這一點或成為發展中的一個軟肋。
網絡通訊的市場,不缺少弄潮兒,但這片星辰大海依舊保持著蔚藍色,沒有任何一個玩家形成絕對優勢的行業領先態勢。我們現在常調侃道,行業老大和老二在一起了,最受傷的是老三;那么在一個沒有領頭羊的行業領域,各家都處在一個“增量積累”的階段,誰把握住機遇,認準了方向,誰就最有可能成為率先“存量釋放”的先行者。
在這個前景廣闊卻仍舊混沌的市場中,有信似乎是更加深諳游戲規則的那一個。
接連聯姻微博、阿里Yun OS,有信的聰明選擇
說這是有信聰明的選擇,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理解為什么兩大巨頭青睞有信?
昨天,阿里巴巴發布YunOS5.0版本,宣布將攜手有信集成Yun OS的撥號盤,給用戶提供超越普通電話的體驗,這也宣告有信將正式入駐阿里Yun OS生態鏈。
那么阿里Yun OS為什么選擇有信?
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無論怎樣發展,通訊終究是無可替代的應用熱點。在手機功能服務無限同質化的今天,有信率先在國內提出新通訊概念,讓傳統移動通訊的固有模式具備行業的意義。
手機廠商及操作系統集成商的撥號盤通訊錄等多少有些“落伍”,比如通訊錄無法實現智能管理與云端備份、不支持手勢撥號、姓氏縮撥號等人性化快速撥號,還有最大的一個痛點就是受制于傳統移動通信的高資費等等,用戶體驗的差強人意讓更多的手機用戶漸漸失去體驗的動力。也就是說,現階段的阿里Yun OS亟需一個通訊能手的合伙人,而立足于功能端打造優質用戶體驗的有信,恰好可以滿足以上不同的需求,而從產品痛點的解決維度考量,立足于打造免費通訊功能的有信亦是不二選擇。
當然,不僅僅是阿里,稍早微博也宣布戰略投資有信,同樣是看重有信的價值,而且看上去微博比阿里更需要有信,如果說阿里聯手有信是補足短板,提升服務體驗;那么微博與有信的合作則是深度的戰略布局,具備行業意義。
正如微博CEO王高飛公開表示的,O2O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大量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通訊需求,互聯網和通訊的連接成為趨勢。微博垂直化戰略的深化,勢必產生不同領域的場景化用戶需求,例如育兒、醫療、法律等專家的咨詢量不斷飆升。這背后潛在的通訊需求,是網絡通訊中典型的使用場景,有信對接微博生活服務場景,延伸雙方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布局,之于雙方都不止于一次普通的產品打通,雙方更希望看到的是1+1>2的化學反應。
深耕新通訊,有信的產品邏輯
需要解答一個問題:新通訊是什么?
不夸張的說,新通訊或許是未來移動互聯網最后一個入口,它能夠改變全民通訊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互聯網+通訊”體驗,是未來商家必爭之地,看看微博和阿里的重視便可見一斑。
隨著4G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通訊領域正面臨升級的契機。工信部數據顯示,截止今年8月我國4G用戶突破2.7億。同時,通訊仍然是用戶的“剛需”。而O2O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則催生了大量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通訊需求,與通訊的無縫對接成為趨勢,我們可以把當下定義為——新通訊時代,正是通訊領域和互聯網行業深度融合的產物。
在移動化、碎片化、場景化的大趨勢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新通訊的價值所在:拿智能手機來說,所有人都公認它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滿足用戶的社交、消費和O2O生活服務等需求上。每一個用戶、每一個商家,在“連接一切”的風口上,都需要將需求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滿足與覆蓋,手機承載的應用正是連通用戶和商家之間的紐帶,而新通訊不僅僅是工具,更像是更原生的天然服務,不可或缺。
公認的是,通訊本身就承載著傳遞情感的功能。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技術不但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也使傳遞情感的方式更豐富、互動性更強,通訊將變得更有故事。有一個數據,50%以上的有信用戶每天打開有信超過3次,并且通話時間保持穩定。這意味著用戶很有可能衍生出其他通訊功能的需求,新通訊時代,這種需求是“一定”要被滿足的。有信在做的便是使通訊過程中的信息形態、溝通方式更加豐富多樣。除了持續提升通話體驗之外,今后用戶使用有信通話時,還可以嘗試更多超越傳統電話體驗的功能,例如發送語音表情,一起聽一首歌,甚至與明星通話。
做個比喻,如果說傳統的通訊功能是馬斯洛需求的最底層,那么新通訊時代賦予產品的使命便是滿足馬斯洛理論更上一層的需求。
在商業模式面前,有信的答案是什么?
不妨重新認識一下有信。成立于2012年有信,用互聯網企業的標準衡量,仍然是一位少年。截止2014年底,有信用戶規模超過1億,DAU也達到近千萬。根據比達咨詢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網絡電話應用市場監測報告》顯示,有信的活躍用戶覆蓋度達到27.4%,用戶常用度達到25.2%,均位居行業第一。前文提到這是一個混沌不明的市場,這里數據不難看出,有信的覆蓋度仍然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有了足夠的體量和增長的空間,商業化自然是有信要考慮的事情。有信給出的答案是:
首先基于新通訊打造超越普通電話的體驗,以用戶增值付費服務為方向,例如搭載群呼群聊功能,發彈幕、表情、聊天中發圖、背景音樂等,利用以上業務形態,構建出創新及流暢的用戶體驗,匹配相應的應用場景。其次,從O2O入口,面向B端企業,從語音社交、新通訊體驗中提升會員轉化;另外,利用數據積累,挖掘用戶需求,推送精準廣告。
在我看來,O2O行業的蛋糕是擺在有信面前最誘人的金礦。打通服務雙端的網絡通訊服務場景,幫助企業實現其面向最終用戶的服務落地,借此進一步擴大最終用戶規模,實現與合作伙伴的雙贏對于有信的未來更具想象力。
結語:有信給我們講了一個可以預見的故事,這個故事我們已經見證了開頭,至于結尾是怎樣,就看有信如何演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