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社交 APP “會會” 宣布獲得千萬級人民幣 Pre-A 輪融資,本輪投資由創新工場及隆領資本聯合領投。
“會會” 的定位是線上預約、線下見面的職業社交 APP,可以是個人之間發布咖啡、吃飯的邀約,也可以是機構組織聚會、沙龍等面對面交流活動。
36 氪之前報道過,用戶需要邀請碼或者提交注冊信息申請通過后才可以使用 “會會”,注冊時需要提供自己的公司、職位信息來佐證身份可信性。其關系推薦主要依據地理位置、所處行業、手機通訊錄幾個維度,以幫用戶找到更相關的人,同時促成更高效的會面。接著,用戶可以發布一個會面卡片,內容包括聊天的主題、時間、形式(吃飯、咖啡等)、人數、費用等相關信息,可以公開邀約,也可以私下分享給朋友讓朋友推薦。就某事件達成見面約定后,雙方用戶會自動結成好友并啟動聊天功能,可以進一步溝通,見面還是需要做些前戲的。此外,會會還支持會議的支付功能。
職場社交領域我們可以想到脈脈、赤兔等,會會創始人兼 CEO 李翔昊分析到,社交市場現在相對冷門,其實社交產品最大的問題就是存在 “噪音”,很多 APP 為了擴張起量,推廣策略太過激,多渠道吸收進很多不同層次的使用者,最后用戶沒有互相發現有價值的人,產品上比較活躍的就只有獵頭、保險理財、營銷人員等。但實際上,幫助用戶進行門當戶對的匹配交流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會會定位做職場社交人群,就是幫助職場人士認識更多對自己有幫助的人,意在做到聚焦、高效。
會會上線將近一年,篩選后的注冊用戶已達 10 萬,但依舊沒有開放注冊,這種注冊審核機制很像早期知乎的運營情況,犧牲掉發展速度就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氛圍,為了日后長遠的發展。會會的目標人群有三大類:互聯網、媒體營銷、金融服務類。目前大部分是互聯網創投圈的,因為涉及到的會議比較多。
相較同類產品,李翔昊認為會會有三方面做的比較用心,首先就是邀約的流程上做了很多優化;其次就是用戶的分配機制,會會在匹配算法方面下了苦功夫,再加上運營措施來保證用戶交流到相當的用戶,現階段的邀約成功率超過 60%;最后就是小型活動的發起、報名方面,會會考慮到很多細節,例如報名組織管理工具和反向篩選機制,用戶只有在會議方通過后,才可以見到會議信息。另外,在群體溝通上也花了精力。
不過,現在的社交軟件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就是用戶建立聯系后,會轉移到微信上后續交流。對此,李翔昊坦言,“這是任何一個社交產品前期都過不去的坎兒,短期內也不會避免。” 所以,會會想要幫助用戶建立一個牢固的好友關系,通常情況下,群體活動中累積的關系是很難被遷移走的,會會在這方面也注意分主題、群組、論壇來進行用戶沉淀。
關于盈利模式,會會在積累更多用戶的社交關系和職業資料后變現,之后或許會對接類似在行等服務類項目,再幾年后的未來或許會與一些招聘網站對接,但不會自己做招聘。李翔昊認為,招聘社交是一種功利性很強的短期行為,不能形成長期粘性關系。這也表現在會會的運營標準,很排斥招聘、廣告等不具有社交傳播屬性的信息。